以漫畫記錄時代──訪查紀實漫畫發展現況
廖芸婕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長期受日本動漫薰陶的臺灣,國產紀實/非虛構漫畫所受的關注較少。漫畫,作為創作媒介,記錄了過往時代的軌跡,也反映了不同世代的共同心聲,然而在臺灣,仍常被視為給孩童而非成人的讀物。過去一年來,因緣際會,我(廖芸婕)受邀以寫作的角色與漫畫家合作,也從致力於漫畫產業的創作者、編輯、組織等人所分享的資訊發現,臺灣有大量的創作人才,這些創作者卻鮮少述說自己的故事,大多是為他人的想法作畫,有時甚至被視為「插畫者」。
出國之際,臺灣正好因鄭問漫畫展該不該進故宮,而掀起一波激辯。我拜訪了策展的鄭問弟子、台北市漫畫工會理事長鍾孟舜,請教他對臺灣漫畫家處境的看法。意外的是,原以為常為漫畫家權益發聲的鍾老師,期待漫畫家也能是主導故事、說故事的人;然而,他表示,自己認為:漫畫家就是服務業。
這樣的說法,或許帶有謙虛的成分,或許其精神是工匠般對傳統工藝的堅持。然而,在國外訪查漫畫紀實創作者、出版社或組織時,提起這段對話,眾人皆大吃一驚。對紀實/非虛構漫畫家來說,漫畫家不應畫地自限,而是藝術家,是創作者,是說故事的人。
「以漫畫記錄時代──訪查紀實漫畫發展現況」計畫聚焦紀實/非虛構(non-fiction)漫畫,譬如新聞時事漫畫、視覺文學、非虛構漫畫雜誌等。用7個月走訪英國、法國、義大利、波蘭、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美國、加拿大等國,拜訪20多名創作者、出版社、學者及相關組織,除了受邀出席社論漫畫年會,也參與當地的獨立漫畫節慶。
活動紀錄
出國報告書
延伸閱讀
- 2018 海外藝遊聯合分享會 活動手冊
- 鏡週刊|以漫畫記錄時代(上)──《漫畫博物館》回顧英國250年
- 鏡週刊|以漫畫記錄時代(下)── 在言論自由的國度
- 鏡週刊|以幽默面對政治(上)──專訪英國諷刺漫畫家安迪‧戴維
- 鏡週刊|以幽默面對政治(下)──「我的心中無時無刻有個笑話」
- 鏡週刊|獄中作畫,出獄作畫(上)──穆罕默德‧薩巴拿的小圖書館
- 鏡週刊|獄中作畫,出獄作畫(下)──「一旦開始這麼想,你就自我審查了。」
- 鏡週刊|我們將失去言論自由(上)──第一代北賽普勒斯漫畫家的憂慮
- 鏡週刊|我們將失去言論自由(下)──土耳其總統帶來清真寺後
- 鏡週刊|【專訪】我不想重複自己(上)──路易斯‧通代與法國漫畫
- 鏡週刊|我不想重複自己(下)──漫畫裡的英雄成功後呢?
- 鏡週刊|【重獲自由(上)】出書被禁、背負9條煽動罪 大馬政治漫畫家祖納專訪
- 鏡週刊|【重獲自由(下)】大馬漫畫家祖納:若不敢反抗,就拿出笑聲來對付他們吧!
- 鏡週刊|《死亡》──《筆尖》漫畫雜誌創刊號(上)
- 鏡週刊|《死亡》──《筆尖》漫畫雜誌創刊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