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誌:泰雅文化的電子織品賦形

創客吧有限公司

  • 服誌:泰雅文化的電子織品賦形|創客吧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服誌:泰雅文化的電子織品賦形|創客吧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服誌:泰雅文化的電子織品賦形|創客吧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服誌:泰雅文化的電子織品賦形|創客吧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服誌:泰雅文化的電子織品賦形|創客吧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服誌:泰雅文化的電子織品賦形|創客吧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服誌:泰雅文化的電子織品賦形|創客吧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2017年春天,「服誌:泰雅文化的電子織品賦形」在確定獲得國藝會補助經費後,得以啟動。由春至夏,在有限而緊湊的數個月中,逐漸深化發展,以「Tribe Against Machine (部落對抗機器)」之名」,對外開啟了台灣第一次的歐洲電子織品社群和民族織品團體合作的藝術計畫:包括8月在苗栗泰雅部落的國際工作坊,以及延伸而來的展覽與研討會行動。

回顧整個過程,對計畫的策劃與執行團隊而言,經歷了一次由概念形塑、遠景描繪、到實際活動與展策執行、現場投身工作坊去連結兩造社群於實際的生活、交換、及共作、以至下山之後舉辦對外發聲的展覽與研討會……一場精實完整到近乎心力交瘁的策劃經驗。而從旁觀察計畫的參與成員:包括邀請分別來自德國、荷蘭、美國、西班牙、日本、希臘、羅馬尼亞、比利時等國的14位藝術家、活動協辦單位野桐工坊所邀請的泰雅各重要纖維藝術家、田野調查工作者、歌謠傳承者等、以及受Tribe Against Machine精神與活動內容吸引、受號召而來擔任翻譯、影像記錄、工作坊協調者、行政接泊等事務處理的多名志工們,則感受到他們身處於生活與文化場景的轉換之際(無論是從城市到深山10日,或從歐洲初造訪亞洲的兩週間),盡可能吸收、感受、理解、並將自身經驗透過共同生活與共同創作的數日,延伸串連至初步接觸到的另一個社群或對象。我們相信,無論在短期旅行式工作坊的種種生活經驗、或是了解並看見另一個社群的文化內容、歷史、及自身技術,抑或是關於文化交換、以傳統和未來互相修補的概念設定……等各方面,這必定是留存在各自記憶中值得消化、咀嚼的一次啟蒙式的經驗。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展場圖片
文宣品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