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怡芬X安娜琪北美館演出計劃『那些記得的—竹林城市』
安娜琪舞蹈劇場
安娜琪舞蹈劇場長期與客席編舞家董怡芬合作,邀請其擔任舞團團課師資。去年因緣際會,由怡芬和舞者在沒有製作考量的前提下,一起工作創造的水瓶與身體的概念,今年在北美館的「X site」邊緣地景計劃中,一起合作呈現出來。「X site」地景裝置計畫,是北美館屆滿30周年後所開辦的新展覽計畫。而今年獲選的團隊為陳宣誠+任大賢+蘇富源建築師事務所(C.J.S Architecture-Art Studio)。製作期間長期與建築團隊與北美館討論邊緣地景計畫的內涵,並借由舞團藝術總監謝杰樺的建築背景,一起討論水瓶身體系列和邊緣地景的概念做對話跟合作呈現。再加上燈光設計江佶洋堅持不破壞地景裝置的美感,拒絕在場地內搭鐵架裝燈。在暖色黃光與冷色日光燈管的交互巧思下,提點人與社會結構的關係。服裝設計邱鈺雯也在服裝上採用染布的方式,將水流痕跡的感覺呈現在服裝上,和作品呼應。以及最重要的,編舞者持續的和舞者討論水樣質地般的身體以及如何用水和身體和竹林對話,留下時間的痕跡。
作品實際演出三場,分別為
5/30 星期五下午四點半,因雨改至室內場地演出室內場。
5/31 星期六晚上七點半,在戶外竹林場地中,配上燈光演出星光場。
6/01 星期天下午五點整,在戶外竹林場地,與陽光呼應演出戶外陽光場。
三場演出各自有不同令人欣賞之處。
室內場因配合北美館地下樓大面玻璃落地窗以及室內美術燈的使用,作品在非常具有美術館氛圍的狀態下演出。星光場因為有江佶洋的燈光設計,使得作品呈現濃厚的劇場氣氛。但又因為是戶外演出,和竹林建築裝置相互呼應,並且和觀眾距離接近,使得作品分別擁有劇場作品和Site-specific的作品的特點。而星期天因為有大量的觀眾帶著小孩一同前來,再加上天氣晴朗,非常有戶外演出的氛圍。作品顯得親民而有彈性。
在Site-specific 的作品中,最有趣的是將觀賞視角的權利交還給觀眾。觀眾可以因自我需要來移動觀賞的角度或是位置。
北美館推廣組在整個活動中非常的配合與幫忙。雖然他們平常業務主要是在處理展覽與活動,對於劇場所需的條件跟環境比較不這麼熟悉。但北美館樂於協助處理各種因演出所需以及突發造成的狀況。舞團於2009年曾經和北美館合作一次星光夜活動中的示範演出,就已經感受過北美館對於藝術家的尊重和細心規劃。而這次因為是全新的演出製作在北美館首演,所以期間需要配合的地方也非常的多。在這樣和北美館密切合作的狀況下,也讓兩邊更能互相了解。相信這樣的合作下,可以讓一般民眾更容易親近藝術,使得生活中充滿美感和感受。
這支作品另外一個特點是,由於發展時間長,中間歷經三次的呈現,因此不少舞者的家長以及親朋好友實際上就像是一路跟著作品發展。他們會關心並期待作品最後的樣貌,也會在看完呈現後主動地提供想像。使得這作品更讓我們貼近人心,更能代表藝術作品和生活相契合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