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編舞計畫I─「下一個身體、舞蹈、語言」

周先生

  • 《下一個》編舞計畫I─「下一個身體、舞蹈、語言」|周先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下一個》編舞計畫I─「下一個身體、舞蹈、語言」|周先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下一個》編舞計畫I─「下一個身體、舞蹈、語言」|周先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下一個》編舞計畫I─「下一個身體、舞蹈、語言」|周先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下一個》編舞計畫I─「下一個身體、舞蹈、語言」|周先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下一個》編舞計畫I─「下一個身體、舞蹈、語言」|周先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下一個》編舞計畫I─「下一個身體、舞蹈、語言」|周先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下一個》編舞計畫I─「下一個身體、舞蹈、語言」|周先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下一個》編舞計畫I─「下一個身體、舞蹈、語言」|周先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下一個》編舞計畫I─「下一個身體、舞蹈、語言」|周先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下一個》編舞計畫I─「下一個身體、舞蹈、語言」|周先生|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1、計畫實施效益:

下一個編舞計畫首屆舉辦,便一口氣製作了由十四位編舞者編創的十二個節目,誠如製作人周書毅所言:如同開十二扇窗,讓台灣觀眾看見下一個舞蹈世代。資深舞評鄒之牧在本計畫節目專刊中以〈舞蹈環境的新世代聲音〉為題,論述了多個舞蹈團隊及編舞者的崛起,在文末說道:「無論如何,期望能看到擴大想像的範圍,或是直接、大聲地說出(而不是口白)心中想說的:起碼看看會是個怎麼樣,好不好?」此亦點出了下一個編舞計畫的重要性,當今世代有許多不同的個人編舞者或團隊竄起,但總缺乏一份相互討論、交流之風氣,觀眾更少有機會一次看見多種不同風格樣貌的舞作,而這正是一個編舞平臺的重要性及優勢:編舞者之間相互討論產生的想像,與不同性格的編舞者或編創作品的對話。以一個平臺而言,下一個編舞計畫做到的便是如此,以及讓觀眾看見這個世代多彩而非單一的舞蹈姿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鄒之牧同一文中提及近年竄起的編舞者幾乎都為男性,但本屆下一個編舞計畫受邀的編舞者皆為女性,雖非刻意,卻也讓親眾難得注焦於新世代女性編創的舞蹈作品。

以討論、對話、相互激盜為旨的下一個編舞計畫,無非是想促成目前台灣編舞風氣的流動,雖然從舞蹈教育中缺乏編舞課程為出發點,但原未以教育、培育為主要思考重點。不過,在執行過程中,「培育編舞人才」常是媒體報導的焦點,亦是舞蹈界關心的方向。以此促成舞蹈教育的重新思考,應也是本計畫達成的效益之一。

2、計畫實施特色:

作為一個編舞平臺,我們認為成果固然重要,但「過程」更是不容忽視。因此,下一個編舞計畫著眼的部份包括:邀請不同領域創作者,為編舞者舉辦講座,本屆共有四場:製作團隊參與看排,在參與者編舞、排練過程中相互交換意見、討論;以文字、圖像、影音紀錄編舞過程,不定期以信件交流或在部落格上公佈;鼓勵編舞者以創作手記方式紀錄下自己的想法,與大家分享……等。

許多編舞者在演後座談中提及,下一個編舞計畫對他們最大的困難點在於:編舞過程中不斷接受提問,不斷回頭尋找自己或舞作編舞的初衷,並且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養成和設計、製作團隊討論的能力等。雖說困難,但大部份編舞者更認為這是幫助他們學習到新的一門課。由於過去的專業訓練中較少表達和討論的部份,因此至今感到有所困難,但同時又深深感觸其必要性。因而對編舞者而言,下一個編舞計畫的過程持續開啓了他們的下一步。

3、影響:
如上述,下一個編舞計畫開啓了大眾對新世代舞蹈的視野,並集結了數位當代女性編舞者演出,促進新世代舞蹈的多重發聲。在舞蹈教育方面,引發當前舞蹈教育的核心思考,也邀請多位舞蹈學院的教師前來觀賞指教。以平臺而言,開啓了嶄新的編舞平臺形式,同時著重過程與製作成果,進而對參與者個人產生新的啓發。並且,雖然就此結案,下一個編舞計畫仍持續在發掘國內外編舞平臺或舞臺,保持與參與者的聯繫,鼓勵其延伸作品參演其他平臺、節目或藝術節等,給予實際支持。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演職人員簡介

主要參與者

《創造─下一個風景》

邀請舞臺線上六位新銳編舞獨立編創

田孝慈、余彥芳、林祐如、郭秋妙、葉名樺、廖苡晴

《發現創作新鮮人》

透過「尋找下一個身體/舞蹈語言」命題甄選八位在校創作新鮮人

吳禹賢+賴翃中/陳逸恩/陳曄瑩

簡晶瀅+方妤婷/簡麟懿/洪佩瑜

顯示完整資訊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