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ned Monkeys 麻嗨猴

  • Stoned Monkeys 麻嗨猴|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toned Monkeys 麻嗨猴|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toned Monkeys 麻嗨猴|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toned Monkeys 麻嗨猴|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toned Monkeys 麻嗨猴|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toned Monkeys 麻嗨猴|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toned Monkeys 麻嗨猴|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toned Monkeys 麻嗨猴|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toned Monkeys 麻嗨猴|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toned Monkeys 麻嗨猴|烏犬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Stoned Monkeys麻嗨猴》的創作緣起,實際上是因為烏犬劇場曾與許多部門合作過,因此接觸到許多複雜背景的青少年。

台灣其實不缺乏反毒劇,實際上幾乎每個學校都有宣導反毒的劇團的演出。可是,在劇團實際與青少年相處的經驗裡,發現毒品議題不能只用「反」就可以去理解的事。

因為青少年藥物濫用的案例中,沒有一個青少年不知道毒品帶來的危害。其實更重要的是要去理解這些青少年「為何需要成癮?」的動機與脈絡。在這個前提之下,劇團創作故事的主軸時,很避免用「拒絕毒品」來做主要故事線。反而是從各種角度切入來探討毒品成癮的背後來由:社會價值觀、經濟、階級、法律、家庭環境……等等。

在故事裡沒有任何人是全對、也沒有任何人是全錯。它反映了在體制下人性究竟在發生什麼事。我們希望回到對「人」的關懷、也回到讓不同階級的人都能靜下來去感受真正觸碰到毒品的人是在什麼處境裡。

本次演出,使用四面觀眾的形式。這種形式的產生,是為了讓整體演出成為「總體劇場」。觀眾席也分成「人模人樣席」與「猴模猴樣席」,兩種席位是為了在戲劇中凸顯階級的差異。座位的觀賞角度,也是建構主角李志豪世界一個重要的環節。

從四面觀眾出發,整體的燈光、音樂、舞台就能雕刻故事裡主角內心世界的重要元素。坐在舞台中心的猴模猴樣席是能感受到主角內心聲音的場域(有四面環繞音效設計),而坐在高處的人模人樣席則是凸顯與底層人物相對的高度(例如劇中的檢察官)。

除了四面觀眾的形式,劇團也特別在演員的表演手法裡加入武術的元素。每個演員為了這演出,皆受了兩年的武術訓練。並非只是在動作上表現,而在其中重要的獨白,也是用傳統武術的套路來凸顯人物內心的各種面向。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演職人員簡介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烏犬劇場

立案日期

2011/05/11

負責人

彭子玲

團體簡介

「烏犬劇場」(The Black Dog Theatre)的成立,是一群台灣新生代的劇場工作者,期待藉由小劇場的實驗精神,透過各種不同的藝術行動,喚醒「人」在真實世界被結構、擠壓的記憶與空間,探索生命裡各種不同的假設,打開「人」身上更多的多元性、可能性與能動性。

在台灣,烏犬是所有顏色犬類中為數最多的,無論在車流穿梭的馬路邊,抑或無人的深山中,都能尋得他們烏溜溜的身影。所有的烏犬看來多麼相似,卻唯有看進他們的雙眼,才可能讀出每一隻烏犬的歷史、分辨每一隻烏犬的獨特。人們也是如此,隱身在社會結構所形塑的家庭關係、權利關係、或各種複雜交錯的關係背後,一個真實生命彷彿只有一種毛色、一種歷史、一種面貌、一種故事版本,窄化了人與人的可能性,也餵養了啃蝕生命能量的野獸。

烏犬劇場希望透過藝術將人片斷的生命逐漸開展,以劇場作為反映迴身、再次創造的空間,在時空兩個維度的參與下,拼湊起別人踩過去都來不及的生命碎片。

烏犬劇場於2011年推出創團首演《豐饒之地》,於牯嶺街小劇場連演10場。2013年,推出第二部作品《你用不上那玩意》,本劇並榮獲牯嶺街小劇場2013年度最佳演出節目。2015年,推出第三部作品《我要乖乖的活著》,本劇獲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初選提名。2017年推出烏犬劇場第四部作品《二路埋伏》,本劇獲牯嶺街小劇場年度評審團大賞。

2011-2019年,烏犬劇場積極推動「Giving Away the Theatre」表演藝術教育系列推廣計畫。近年來與不同政府單位合作,推動高關懷青少年的表演藝術計畫,包括:「烏來青少年小劇場」、「福山部落TIE戲劇營隊」、「新北市高關懷青少年小劇場」……等計畫。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