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地下藝術空間」當代攝影專業服務平台第二年經營計畫

  • 「好地下藝術空間」當代攝影專業服務平台第二年經營計畫|好地下藝術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好地下藝術空間」當代攝影專業服務平台第二年經營計畫|好地下藝術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好地下藝術空間」當代攝影專業服務平台第二年經營計畫|好地下藝術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好地下藝術空間」當代攝影專業服務平台第二年經營計畫|好地下藝術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好地下藝術空間」當代攝影專業服務平台第二年經營計畫|好地下藝術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好地下藝術空間」當代攝影專業服務平台第二年經營計畫|好地下藝術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好地下藝術空間」當代攝影專業服務平台第二年經營計畫|好地下藝術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好地下藝術空間」當代攝影專業服務平台第二年經營計畫|好地下藝術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好地下藝術空間」當代攝影專業服務平台第二年經營計畫|好地下藝術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好地下藝術空間」當代攝影專業服務平台第二年經營計畫|好地下藝術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好地下藝術空間」當代攝影專業服務平台第二年經營計畫|好地下藝術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好地下藝術空間」當代攝影專業服務平台第二年經營計畫|好地下藝術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好地下藝術空間」當代攝影專業服務平台第二年經營計畫|好地下藝術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好地下藝術空間」當代攝影專業服務平台第二年經營計畫|好地下藝術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好地下藝術空間 當代攝影服務平台計畫」以攝影作為主軸,親近當代藝術的態度前進,並容納了以影像為當代藝術創作媒材的藝術家和專家,舉凡錄像、影像裝置、實驗短片等,期望在攝影的專業下,又不失對於當代藝術的觀察與推動。

年度經營重點、工作項目如下:

推動花蓮地區的攝影與當代藝術教育、策劃專業展覽;辦理工作坊、講座、假日藝術學校課程與創作討論會;主動邀約團體導覽,推動花蓮攝影與當代藝術的教育,讓專業人士與大眾能夠在花蓮就享有豐厚的藝術與教育資訊。

執行成果效益:

  1. 「建立花蓮當代藝術與專業展覽的空間」辦理1場藝術家邀請展、1場攝影書展、1場攝影家駐村與4檔創作申請展,邀請策展人羅惠瑜策劃藝術家莊媖智的攝影個展、由傻瓜書日籌劃東南亞主題書展,並邀請日籍攝影家水島貴大駐村創作,打開花蓮觀眾多元的攝影創作視野。
  2. 「推動團體導覽與藝術教育」常態性邀約不同團體來到空間看展,本次邀請了:花蓮中學、牙醫公會、諮商師團體、佛教團體、東華大學研究生、家扶中心青原班小朋友等,辦理了6場的教育導覽,將藝術往外拓展向下扎根。也增加「假日藝術家學校」的課程,邀請藝術家作為引路人,包含:李泳泉、黃錦城、蔡胤勤、高鵬翔,推展美學教育,並建立在地居民的影像閱讀能力。
  3. 「提升在地創作者專業成長的平台」舉辦了11場的專題講座、1場攝影討論會、2場工作坊。邀請在不同領域上專業的講師來到花蓮分享,也針對重點講座進行完整的紀錄,將資訊作為公共財提供給社會大眾;攝影討論會提供在地創作者相互交流討論的場域;針對不同的主題安排工作坊課程,提供給在地創作者一個可以持續深入學習的平台。
  4. 「培育在地藝術人才」透過實習生的培育與相關活動的辦理,以藝術教育作為方法,鼓勵實習生製作相關影片,主動與藝術家交流,邀請在地青年撰寫藝文評論,都是希望可以藉由這個平台,累積相關人才,並讓在地藝術資源可以被留下。
  5. 「優化網站使用體驗,將歷年資料做完整建置。」將網站做全面更新,把過往相關資料做完整的建置,並持續的推動「好書舖」,不定期的選書推薦,提升書舖的能見度,臉書瀏覽人次及網站的點擊數都有在更新後逐步的增長。

「奠基於攝影,往當代藝術邁進」推展當代藝術教育是我們最主要的目標,透過上述的方式使場域持續活化運作,在地觀眾與創作者可以相互交流與學習,並讓藝術往不同的社群推廣,使藝術在花蓮持續的生根發展。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好地下藝術團

立案日期

2017/01/12

負責人

田名璋

團體簡介

2016年好地下藝術空間的成立,致力於將優秀的當代藝術創作帶給觀眾,期望讓當代藝術長期缺乏的花蓮,能夠擁有屬於在地的藝術替代空間(Alternative Art Space)。為花蓮點亮一個新的藝術空間據點,聚集更多元的藝術文化能量,做為滋養花蓮的一個重要舞台。

好地下藝術空間將扮演在地的當代藝術實驗、交流、學習的平台,除了引介國內外各地藝術家來此展覽,並希望培育在地藝術新秀,讓創作者有發揮的場域。活動包含展覽、駐村創作、講座、讀書會、參訪、教育導覽等等。期望好地下藝術空間成為花蓮在地的當代藝術交流中心,透過此一平台,可以引發討論藝術與其延伸議題,激盪出燦爛的火花。

重要活動

1. A Time to Scatter Stones 莊媖智個展

「A Time to Scatter Stones」是藝術家莊媖智2018年至2020年間在輔仁大學神學院旁頤福園的定點拍攝計畫,十多位平均年齡為90歲、來自不同國家的神父,這些照片都是關於這些年長神父的生命經驗。這次的展覽由策展人羅惠瑜策劃,同時也是藝術家莊媖智的首次個展,精選了28幅作品分為四個部分展出,也是這系列作品在書本外的首度曝光。

在與策展人羅惠瑜緊密合作下,讓《A Time to Scatter Stones》作品,從原初的紙本空間轉化至實體展示,展程效果十分令人驚艷。透過展覽,讓更多人看見這件在頤福園的定點拍攝計畫,長期蹲點社福機構拍攝,是人道關懷,還是利用被攝對象成就個人藝術實踐?兩面刃的拿捏,需要藝術家的高度自覺與自省,也引領更多人思考這件議題。

配合展期安排了藝術家講座「當攝影書成為一種藝術實踐」分享了製作《西門時刻》和《A Time to Scatter Stones》兩本攝影書的過程,內容十分紮實,給予對製作攝影書有興趣的朋友,非常實務操作上的提點。此外,也邀請評論人郭力昕來到展場共同對談,現場以提問與對話的方式進行,透過這樣的互動形式,讓觀眾獲得更多有機的思考與觀點,並更深一層理解這系列作品的意義。

在展覽期間,我們嘗試的和「修道人團體」聯繫邀約導覽,莊媖智的攝影個展雖然展出的內容為教神父們的故事,但這次的導覽作為一次跨領域交流,開啟不同宗教在藝術的殿堂對話,不同宗教的邂逅,同為世間的修道人,在莊媖智的攝影展場裡「沈浸式」地感應靜謐的視覺影像世界,師父們回去後特別回訊答謝,對這特殊的觀展經驗感受共通的修道心境和影像溝通的語言感到非常喜悅。

2. Re: 熱帶島讀——地下圖書室(浮光影藏六)

來到第六年的浮光影藏攝影書專題展,邀請到長期進行東南亞攝影書與自出版田野踏查的「傻瓜書日」進行策展,將兩年間在東南亞五國六城蒐集到的書籍帶到花蓮展出,也是他們首次將這些書籍一次呈現展示。在「Re: 熱帶島讀——地下圖書室」中,提供了東南亞與攝影書的五種檢索方式,涵括書籍裝幀、印刷方法、地緣關係、作品關鍵字到書名字詞,觀者可以隨心挑選、按圖索驥,展開一條只屬於自己的觀看路徑。

會舉辦這次的展出,起源於有感東南亞國家距離台灣很近,但大部分的人對於他們卻不盡熟悉,甚至是有點陌生,因此藉由這次的展出,作為進入東南亞六國的管道,引介東南亞的攝影資源讓更多人認識。本次展覽為策展人傻瓜書日首次將過去田野調查期間蒐集的攝影集同時展出,極富完整性與研究價值,加上這次展出的多為 photobooks、小誌等自出版的形式,呈現的自由度以及東南亞國家不同於台灣的風俗民情與文化背景,開拓花蓮在地居民、學生對於攝影美學與題材的廣度與想像。

3. 假日藝術學校:蔡胤勤「紙之為物:藝術家製書工作坊」、高鵬翔「設計中的設計」

假日藝術家學校的課程希望可以邀請藝術家、策展人為帶領者,以兩次、六小時的課程作為方式,讓對課程主題有興趣的學員,可以透過講師的帶領,開啟對該領域的探索。2022年分別邀請策展人蔡胤勤與設計師高鵬翔帶領,蔡胤勤「紙之為物:藝術家製書工作坊」旨在讓參與學員們充分認識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概念及其實踐,透過「講座討論」以及「裝幀製本」兩個區塊進行講授,以期達到思考與行動並置的學習效果;高鵬翔「設計中的設計」則是以個人對於設計的想法切入,不只帶課程學員看到好的設計,更看見蘊藏在這些設計背後所投注的靈魂與深層的思索。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