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奕聞 鋼琴演奏會

  • 汪奕聞 鋼琴演奏會|財團法人國際新象文教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汪奕聞 鋼琴演奏會|財團法人國際新象文教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汪奕聞 鋼琴演奏會|財團法人國際新象文教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汪奕聞 鋼琴演奏會|財團法人國際新象文教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汪奕聞 鋼琴演奏會|財團法人國際新象文教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財團法人國際新象文教基金會主辦「汪奕聞鋼琴演奏會-指尖下的多重宇宙」演出簡介

對於汪奕聞而言,「音樂,就是一種長年的追求!」每個時代,同一首經典曲目,透過不同的演奏者便有不同的感受、想法與再詮釋。因此,音樂的學習,以及古典音樂作品的演奏,起始點正是向大師們借鑑學習,但最終意義在於「找到一種屬於自己的聲音」。

從陳可嘉到布拉姆斯,再從武滿徹到蕭邦,從當代到古典浪漫,汪奕聞這次的選曲核心展現其藝術浸潤後的人文思考。透過結構,解構,再回歸結構。這次的選曲從調性嚴謹到解構調性,從古典浪漫到聲影印象,圍繞是思維核心在於文化的解構到重建,音樂中的聲響世界,透過調性、調式,動機與延伸發展之間,元素運用之趣味性。意旨透過作品與聆賞者進行作品藝術生命之共鳴與樂賞。

演出曲目

  1. 陳可嘉:《給一座孤島》
    Kechia Chen: To an Isolated Island
  2. 布拉姆斯: 6首鋼琴小品,作品118
    Johannes Brahms: 6 Klavierstücke, Op. 118
  3. 武滿徹:《雨樹素描II》
    Tōru Takemitsu: Rain Tree Sketch II
  4. 蕭邦:24首前奏曲
    Frédéric Chopin: 24 Preludes, Op. 28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演職人員簡介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財團法人國際新象文教基金會

立案日期

1990/05/30

負責人

許樊曼儂

團體簡介

「新象」這兩個字,在國際上是一個鮮明的符號,在台灣的社會中是一股鮮活的文化力量,其背後更是蘊含著從二十世紀後期跨越到二十一世紀初,所累積豐厚、多元多面向的社會價值及嶄新的意義。

一九七八年,新象由許博允與樊曼儂共同啟創,涵括所有因人文及自然而產生的活動,尤以藝術及運動為主軸。在四十多年前的封閉環境中,新象以藝術活動的策劃、製作及推展首開台灣藝文風氣之先,為台灣引進精緻的表演藝術,提供嶄新的國際文化視野。四十二年來,新象所累積的紀錄斐然,集結各類藝術節目,舉辦大型「國際藝術節」、「環境藝穗節」等超過上萬場次的活動,逾二萬人次藝術家共襄盛舉,參與觀眾超過一千萬人次,共計曾在國內外八十八個縣市鄉鎮一百五十個場所展演,在台灣舉辦超過百場的世界首演,更是創作了無數台灣首演;在國際上已達成與一百零二國、二百個以上民族交流。此外,台灣第一個「新象藝術中心」、第一份匯集活動資訊及專業藝文消息的「新象藝訊」皆點亮了台灣民眾的生活,帶來深遠影響。

新象深植國際表演藝術界,關注國內外全方位藝術,促成世界豐厚的實質文化交流,同時在延續、深化民族傳統演繹,及提升青年藝術家國際地位方面,都有相當的貢獻。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