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安全區(Safe Zone for Artists)
楊堯珺
《藝術家的安全區》展覽簡介
《藝術家的安全區》(Safe Zone for Artists)乃觀察四位藝術家:張立人、黃法誠、蘇子涵、陳弘達於2010-2012年的創作所提出的思考。關注系列作品中,創作者企圖藉由自我擬想的危險面對方式,與外在「國家機器」進行的各項控制機制,以及媒體進行的消費操作形成一種參照,從中拉開一種不再因道德規範、媒體事件、社會公民角度而產生的「臨近」與迫切性的觀測距離。本展試圖從五個角度切入:No.01我們需要災難 - 張立人作品;No.02 確保處於安全時態 - 張立人作品;No.03 危險甜蜜蜜 - 蘇子涵作品;No.04災難「冷卻機制」–黃法誠作品;No.05災難反斗城 - 陳弘達作品。
此五個子題乃扣緊四位藝術家的創作脈絡、媒材、表現形式,藉由對藝術家對內自訂的潛規則的觀察,分析四位年輕的藝術家所專注的不同創作媒材,進行視覺上、媒體上以及各種感覺經驗的可能思考:蘇子涵的傳統版畫、模組化模型,張立人的影像剪輯與模型,黃法誠的水墨、現場裝置,陳弘達的積木拼裝、電腦輸出等,思考創作者在各自的創作脈絡上,以「想像」,定立自己的遊戲規則,重新進行部署(dispositif)所進行的再領土化(reterritorialization)動作, 並提出對各種美學有效性途徑的思考與測探。例如:張立人涉及的影像─政治美學;蘇子涵進行的「視覺─嗅覺─非自主性記憶─經驗」間,的由感性形貌發動的感覺測探;黃法誠對於從形式、媒材、內容所進行的多重「冷卻機制」;陳弘達藉由奇觀與娛樂的結合,涉入「影像─政治─媒體」之間的複雜變形問題等。總括來說,效益及特色如下:
展覽命題:
A. 由展覽的媒體報導以及部落客的回應,例:「藝術家的安全區-以異媒材視現資本社會整體,藝術是,現實體現。」,可以得知,從展覽命題上,「藝術家的安全區」所設定相對於外部國家機器所擬造的「安全幻見」,企圖從藝術家自訂的對內潛規則中,進行視覺與各種感覺經驗的可能思考,確實不易流於議題式的口號。
B. 且命題由日常生活出發,是一般觀眾唾手可及的現象,同時藉由策展命題的提出,將藝術作為自我療癒的私密層面轉化為藝術作為社會的療癒系統 (林平,2012/9/1座談會)。
C. 藉由命題的提出,就創作上確實能觀察出年輕創作者,在面對普遍人工化後的自然,其「舉重若輕」的表達方式,以非同於四、五年級等中生代創作者直接採取與社會碰撞的姿態(林平,2012/9/1座談會)。
創作媒材:
四位年輕的藝術家所專注的創作媒材各有不同:有蘇子涵的傳統版畫,張立人的影像剪輯與模組化模型,黃法誠的水墨、壓克力及裝置,陳弘達的3D模擬、電腦輸出等。這四位的媒材性差異頗大,除了使展場呈現更多元外,更拓展出命題的深廣度。
表現形式:
「藝術家的安全區」中創作者,藉由「異媒材」提出對各種美學有效性問題的嘗試,以創作者感性,回應所謂的社會參與。例如:張立人涉及的影像美學;蘇子涵進行的「視覺─嗅覺─非自主性記憶─經驗」間,由感性形貌發動的感覺測探; 黃法誠對於從形式、媒材、內容所進行的多重「冷卻機制」;陳弘達藉由奇觀與娛樂的結合,涉入「影像─政治─媒體」之間的複雜變形問題。雖然,這四位創作風格、理念極為不同,但藉由命題與論述的擴展,卻能產生對當下生活的衝擊,因此能引起觀者的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