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果物語系列」二部曲演出計畫
熟成掉落而離枝的果實,展開新的旅途,沿途風景千變萬化,回看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長成了樹;回看才發現,母樹的枝葉光景,也是生命裡的一片風景。
家是什麼?是熟悉的味道、瑣碎的嘮叨、平凡的風景嗎?家如此平凡又不起眼,離開會不會明白那是什麼?離開是什麼?有些離開可以選擇,比如遷徙流離,比如遠走高飛;有些離開無法選擇,比如時間與衰老,比如疾病與死亡。
人們總說離別是長大必經的路,那有沒有可能?在生命的循環中,離開是通往回家的路,回家也總是為著離開準備。
以果樹與離枝的果實為喻,小小的種子藏在結實的樹幹裡沒有發芽,小小的心藏在已然成熟的軀體裡沒有長大。
《果子去哪裡—節氣果物語冬之章》為囝仔人以節氣水果為主題之戲劇 / 繪本雙線創作計畫二部曲,計畫首部曲《節氣果物語─夏之章》以西瓜為題,於 2021 年首演後,已受邀至 2022 衛武營花露露童樂節、2022 空總玩聚場藝術節、2022 彰化兒童藝術節進行演出。
二部曲《果子去哪裡—節氣果物語冬之章》以自深秋開始產出的冬季代表水果——廣大柑橘家族為主角,將果實的酸甜化為暖心篇章,醞暖日常生活裡,平凡事物下的溫柔。
「囝仔人」簡介
不設限題材、場域、形式的可能,回歸單純的「玩」心。
一如「囝仔人」的命名,我們希望如孩童般,保持童心與好奇,嘗試物件、光影、偶戲的各種形式,盡情探索日常細節作為創作素材,延展物件的想像與創發,戲劇創作外,也研發結合地域特質、文化的主題式兒童戲劇課程教案,以及任何新奇好玩的藝術形式。
囝仔人
2019/03/06
羅婉瑜
不設限題材、場域、形式的可能,回歸單純的「玩」心。
一如「囝仔人」之名,我們希望如孩童般,保持童心與好奇,嘗試物件、光影、偶戲等創作形式,將日常探索轉化為創作素材,延伸物件的想像與可能性。
創作發展之外,也規劃以物件、光影偶戲為主,結合地域特質,或融入參與者記憶等不同主題的課程,並保持開闊的接受度期待參與任何新奇好玩的藝術事件。
過往作品
2017年 以扭蛋做為發想的《扭扭─聽說那邊的城市是被扭出來的》入選台中歌劇院微劇場計劃。
2018年 以廚房物件創作的創團作《灶腳》踏上全台巡迴旅程,走過台北、高雄、台南、花蓮、桃園、台中,迄今仍持續收到親子藝文單位演出邀約。
2020年 於超親密小戲節發表《消失的步驟》,並於牯嶺街書香市集合辦「藝文生活地景&偶戲工作營」。
2021年
- 以罐頭為主要物件創作《Can can do it!》階段性線上影片以台灣水果為主「節氣果物語」計劃,首部曲《節氣果物語─夏之章》於菊島小戲節首演呈現。
- 以繪本《淡水河是我家》為發想創作桌上型物件劇場作品,參與C-LAB玩聚場親子電影院線上展演。
- 核心成員羅婉瑜與工藝家李豐丞共同創作《怪奇海物語》,於利澤偶戲村秋季偶劇祭呈現。
2022年
- 《驅魔師集會主題III》於北美館《現代驅魔師》
- 《Can can do it!》發表於台北兒童藝術節
- 《節氣果物語─夏之章》參與彰化兒童藝術節、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玩聚場」
- 「物與其他」物件劇場探索計畫進駐為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reators創作研發支持計畫」
課程經歷
2018年 「小小物件工作坊」全台巡迴(台北、高雄、台南、花蓮、桃園、台中)
2020年 「藝文生活地景&偶戲工作營」於牯嶺街書香市集舉辦
2021年
- 光影BOX工作坊於花蓮考古博物館
- 「小小物件工作坊」於桃園兒童美術館、南崁兒童藝術村
- 「Q face—劇場技術體驗工作坊(燈光篇)」於牯嶺街小劇場
- 「找聲物」物件與聲音工作坊於表演36坊
2022年 「光影BOX工作坊」參與彰化兒童藝術節
- 「玩物件、動身體工作坊」 於C-LAB玩聚場
- 臺中歌劇院「藝術進校-劇場技術篇」授課團隊
- 「物件與聲音工作坊」於朱銘美術館兒童藝工增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