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芊頤、林晏竹雙個展
林晏竹
歷時間、資本與技術的激化演變,人與建物的感官經驗也隨著建構、裝飾、崩解與再擴張,形成一種整合與拼貼的樣態,在討論人與空間結構的關係中,從一開始的國家建設、經濟發展、民生角度,爾後演變至以人的意識形態去嫁接成為一種歷史與情感層面的討論,而我們還能用何種方式去增加討論的可能性?
「壞結構」展覽發想自1950年代後於臺北盆地大量興建的「步登公寓」之歷史發展脈絡為起始,跳脫建物結構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嘗試從歷史的再構中探討現今人、世界與存在的關係結構。捨棄以人為中心意識去解讀世界,取而代之的是由存在於人的主體之外,並內存於空間中多重結構的自我生成與運作,映射出複奇性的關係結構。
此展邀請到林晏竹(Lin Yen-Ju)、吳芊頤(WU Chien-Yi)兩位藝術家共同合作,運用物質與科技的概念,透過藝術的轉化,試著在一個無法被定義的步登公寓的空間結構中,從一個單數的空間中去構築複數的思考場域,在單數複數、複數單數中創造出內在於空間的不同視角,並透過一種虛擬的「在」映射出一種實存的「在」,而此實存的「在」並非再現一種曾經存在的歷史與空間結構,而是共構出一種透過自身感知穿越世界的一種存在。
「壞結構」的概念由建築結構開始,最終探討的是自身與存在的關係結構,壞既非消亡,更非積極建設,「壞」作為一種轉化與被給予,在既有的結構中壞生出關係結構,是「壞生結構」,也是「壞的結構」,意欲構築出內存於空間的複數關係結構作為思考的場域,面對思考,如同弗朗索瓦·李歐塔(Jean-François Lyotard)所言:「我們並不給它立什麼規則,而是教它去迎接。我們並不是為了建設什麼而清理出更空曠的場地,而是排出一個空地,快要被給予的、半明半暗的事物可以進入空地而且這個空地將改變事物的輪廓。」
林晏竹
Lin, Yen-Ju
-
2017/07
美麗莊園
-
2015/05
枕流漱石
-
2013
好思家旅行箱
-
2011
宇宙人III--星鑑畸航
-
2011
宇宙人II
-
2010/12
宇宙人I
-
2010/01
咕雞樹
-
2010/01
雙單人床
-
2010/01
電視機
-
2015/08
世安美學獎
-
2013/12
第3屆新媒體藝術卓越獎
-
2013/10
第8屆台北數位藝術節 入選
-
2013
第11屆桃源創作奬 優選
-
2019/01~2019/02
「藝術家在春天爆炸」,435藝文特區,新北,台灣
-
2018/12
「搖滾・扶桑・金剛杵」,良日激動所,台北,台灣
-
2018/10
「2018 當代一年展」,台北花博爭艷館,台北,台灣
-
2018/03
「人造空間334」,435藝文特區,新北,台灣
-
2018/01
「遊走」,A+ Creations 移動畫廊,台北,台灣
-
2017/12
「Exchange」,435藝文特區,新北,台灣
-
2017/10
「2017 當代一年展」,台北花博爭艷館,台北,台灣
-
2017/10
「非常時期」,非常廟藝文空間VTArtsalon,台北,台灣
-
2017/07
「常常在家—林晏竹個展」,福利社,台北,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