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高

郭俞平

  • 中山高|郭俞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中山高|郭俞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中山高|郭俞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中山高|郭俞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中山高|郭俞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中山高|郭俞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中山高|郭俞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中山高|郭俞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中山高|郭俞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中山高|郭俞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中山高|郭俞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中山高|郭俞平|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在展覽「中山高Sun Yat-sen Freeway」裡,我藉由一條路與一家人的意象製作出彼此間環環相扣的作品,包含一部錄像、物件裝置以及一組繪畫。著眼於階段論史觀、國族想像以及冷戰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發展的影響,我想試著以個人生命政治的軌跡,琢磨這些特定的歷史情境,如何形塑出我們的主體經驗及其慾望路徑,乃至現代生命政治的幽暗特徵。

線性史觀產生的滯後感與匱乏感是過去二十世紀的殖民歷史給予亞洲地區的饋贈,而建設高速公路,被視為邁向現代化國家的文化表徵。今日中山高最早的路段、基隆ー台北的前身,是台灣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麥克阿瑟公路,它是1949年以後兩岸的狀況和美蘇冷戰兩個結構中的產物,為提升作戰需求,1962年在美援的協助下開工,並以美國軍事將領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來命名。美國對日本的占領為之後的韓戰和越戰奠定了軍事和物質的基礎,開啟之後這個帝國主義內在化於東亞的進程,而此局面也被東亞各地的政權反向利用。韓戰的爆發為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權帶來大量軍事和經濟的援助,使外患的威脅降低,可更積極地整肅內部異議者,並加入在冷戰的結構中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加工體系,在威權及白色恐怖的統治中逐步完成提高生產力和國家工業化的目標。蘇聯倒台後全球冷戰某種程度上地結束(或後冷戰),然而從二次戰後到1970年代,隨著冷戰擴散的現代主義論述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國家主義、經濟現代化,似乎仍是占據著東亞社會生活的主流意識形態。

一位置身韓戰現場的匈牙利作家有這樣的描述:「每個城鎮都只剩下一堆煙囪。我不曉得為什麼房子垮了,煙囪卻沒垮,但是我經過一座二十萬居民的城鎮,只見到幾個煙囪——其他什麼也沒有」、「只有一堆低低的,大塊紫色的灰燼」。我由此得到靈感,將蒐集來的許多家庭廢棄產品和包裝,敲碎、剪裁,重新製作為彷彿戰爭的廢墟影像,並且試圖透過串聯影像和影像的生產過程,以及這個生產過程背後的物質與勞動的意義,勾勒出當代的物質生活與戰爭間的聯繫。

展覽「中山高」創新的整合了在藝術和歷史的關注,反思性地面對藝術工作者自身在商業藝廊的場域中能有什麼樣的呈現,承繼藝術家近年來的思考,構築藝術作為「情感檔案」的可能性,並琢磨可乘載以他人之情感、記憶與歷史之書寫的藝術形式,在此展覽中所提出的影像實踐之路無疑具有相當的獨創性。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展場圖片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