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街舞史 I: 台灣脈絡下的街舞發展,基礎資料庫建置與資料分析」 研究案(第一期)
「台灣街舞史 I: 台灣脈絡下的街舞發展,基礎資料庫建置與資料分析」研究案(第一期)是在地實驗檔案資料庫中長期計畫「影像、身體與表演:台灣表演藝術史重構計畫」的子項目之一。其希望透過不同於戲劇史、舞蹈史與戲曲史這種「藝術類型先行」的藝術史建構方式,思考「表演」如何回應不同媒介史時期中,影像與身體的日常使用與論述發展如何影響表演藝術的創作者與作品,也在資料的層面上透過檔案化、資料化與標籤化的資料數設計架構回應當前數位網路時代的需求,以符合當前以「搜尋」為主的知識獲得途徑。
此研究案希望透過對於街舞圈相關文字資料的蒐集整理,將街舞這個形式打開一個討論空間。本研究主要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
1. 「街舞圈」相關文字與影音資料搜集
2. 作為問題意識的「台灣的街舞」
3. 檔案化、資料化、標籤化的搜尋資料資料庫化
歷經一年之計畫執行,此研究案已將街舞圈相關重點資料年表化,並系統化分類其屬性資料,也同步搜尋國外之重要文獻作為參照並將其進一步翻譯,並且在相關文獻資料及多次與街舞重要人士訪談的基礎之下,研究人員也完成論述型的專文文章,嘗試開闢一條新的台灣街舞史的認識與研究途徑。
在地實驗媒體劇場
2009/07/17
蔡孟汝
「在地實驗」(ET@T)由藝術家黃文浩創立於1995 年,觀察與發展所有具有潛力的藝術形式,並探索因數位文化而產生的不明狀態。在地實驗以客觀檢視、主動投入的雙重身分,持續延伸觸角到當代藝術各個可能的領域,積極發展成為集合理念與實作能力兼備的機構。近三十年來,在地實驗集結多位台灣在地的數位藝術創作者,以在地人的視角,透過不同形式與面向呈現台灣當地特有的人事景物,思考地點與地點、地點與台灣、台灣與世界的多元關係。不論是數位文本、
理論與各種數位文化相關的展演形式,在地實驗希望藉由完整而深入的專業知識,經由實際的創作與演練,累積出厚實的經驗與心得。
近年活動
2017
•在地實驗、游崴共同策劃「破身影」展覽
2018
•製作「漫遊者函集」跟隨暨直播導覽機器人
•「Archive or Alive—劉守曜獨舞數位典藏研發」計畫,製作多視角360度VR
•「檔案之眼──台灣前衛文化的國際視野」評論專題(2018~2020) https://www.etat.com/project/avant-garde/
2019
•「Archive or Alive—劉守曜獨舞數位典藏研發」展覽
2020
•擔任「台灣數位藝術中心DAC.tw」的「概念美術館」VR展覽作品的技術團隊,執行360度VR拍攝、輸出,以及互動程式設計技術研發工作。
•營運「VA Hub虛擬實境跨界整合基地」迄今
•受邀「C-Lab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擔任C-Lab年度大展年度大展「Re: Play 操/演現場」中,由王柏偉策畫的「檔案現場」單元的展務協力團隊。
2021
• 開發「3D偶肢體動作重混」互動系統,發展成作品《誰是黃安妮》
• 承攬執行臺中國家歌劇院主辦「2021 LAB X《面向未來—共感聯覺》虛擬實境展覽」,擔任技術佈展團隊
•「悸動──調變王福瑞」展覽 https://www.etat.com/etat-news/throbbing_fujuiwang/
•「數位共感:法國VR特展」https://vr.vahub.tw/digitalcommonsense/
2022
• 在地實驗協辦「WITHIN_臺灣VR作品選集」於曼谷展出
• 在地實驗協辦「2022 前戲影展:VR新銳作品選件」於VA Hub展出
• 在地實驗與山喊商行合製《出發吧!楊桃!》虛擬人物出演計畫 https://www.etat.com/etat-news/go_gorenji/
2023
• 在地實驗協辦「無法離開的人」於北師美術館展出
• 在地實驗執行「2023台北藝術節:萬物運動_共想吧系列」文字側記
• 「高千惠專欄:誰來開飯-自鳴體世代的藝術對話錄」文字上刊於在地實驗資料庫網站
2024
• 在地實驗主辦: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 TFAM Net.Open:共域之三VR圖書室計畫
• 在地實驗策畫「轉生成火鍋料的我,今天也在鍋底徘徊」虛實整合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