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大家都停經 蔡孟璇個展
展名「那時大家都停經」源自於《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一書中,曾監禁於保安處的女性受難者發現彼此的經期都停止了,反映著環境與人為的身心壓力,藝術家蔡孟璇用此身體經驗的共感性來連結展場中的觀者與彼時的恐怖情狀。
蔡孟璇以傳統暗房技術做為時代的連結,與荷蘭AAP Lab的師傅Peter Svenson合作手工全彩放相,在2022年5月21日至6月26日期間,共展出11件攝影作品及一件現地製作的物件。影像部分以獅子林商業大樓內部現況以及六張犁政治受難者公墓為兩主軸。前者為當年許多被指控為政治犯者受關押的起點,後者則是許多政治犯在世間的最後一站。穿插三幅拍攝於他處卻引發藝術家按下快門的日常事件,作為非地緣性的政治生活想像與探討。展場內持續播放藝術家在台北採集於凌晨四點的環境音,以展場氛圍暗指那段天光之前的處決時刻。現地製作的作品《原文》,是由數百張印刷紙張疊成78公分高的立方體。內容截取自不義遺址網站裡記錄的史料原文,將政治犯的創傷經驗文化具體化為紀念碑,可供觀眾取走閱讀。
本次展覽的影像特質「日常」、「現地見證」、「陰鬱空間」,隱藏著藝術家對創傷歷史的感受,藝術家以視覺美感經驗探尋不義遺址或遭遇政治感知的日常片刻,帶出累積於空間中的未竟或錯讀之意念,以開啟新世代創作者對「政治即生活」的觀點,並為如何面對日常與歷史、藝術與正義的關係創造討論空間。
海馬迴藝工隊主辦「『那時大家都停經』蔡孟璇個展」展場圖片:現地製作的作品《原文》,由數百張印刷紙張疊成78公分高的立方體。內容截取自不義遺址網站裡記錄的史料原文,述說著政治犯的創傷經驗,如紀念碑般放置於二樓展場中,又可供觀眾取走閱讀
海馬迴藝工隊主辦「『那時大家都停經』蔡孟璇個展」展場圖片:現地製作的作品《原文》,由數百張印刷紙張疊成78公分高的立方體。內容截取自不義遺址網站裡記錄的史料原文,述說著政治犯的創傷經驗,如紀念碑般放置於二樓展場中,又可供觀眾取走閱讀
海馬迴藝工隊主辦「『那時大家都停經』蔡孟璇個展」展場圖片:三樓展場展出影像為兩件六張犁公墓以及三件日常事件,作為(非)地緣性的政治生活想像與探討。展場內持續播放藝術家在台北採集於凌晨四點的環境音,以展場氛圍暗指那段天光之前的處決時刻
海馬迴藝工隊主辦「『那時大家都停經』蔡孟璇個展」展場圖片:三樓展場展出影像為兩件六張犁公墓以及三件日常事件,作為(非)地緣性的政治生活想像與探討。展場內持續播放藝術家在台北採集於凌晨四點的環境音,以展場氛圍暗指那段天光之前的處決時刻
海馬迴藝工隊主辦「『那時大家都停經』蔡孟璇個展」展場圖片:2022/06/11邀請藝評人童詠瑋為與談人,以大學同窗身分與蔡孟璇回顧如何從舞蹈背景、心理系開始跨足攝影創作,並發展此系列於日常遭遇政治的生活寫真之創作歷程
海馬迴藝工隊主辦「『那時大家都停經』蔡孟璇個展」展場圖片:2022/06/11邀請藝評人童詠瑋為與談人,以大學同窗身分與蔡孟璇回顧如何從舞蹈背景、心理系開始跨足攝影創作,並發展此系列於日常遭遇政治的生活寫真之創作歷程
海馬迴藝工隊
2015/06/02
黃婷玉
以2009年成立的「海馬迴光畫館」現有的基礎為基石,連結「藝術工作隊」的藝術勞動精神,2015年重新以「海馬迴藝工隊」為號召,強化策展計畫、策佈展實務、檔案建置研究以及資料出版,橫向連結當代視覺藝術的多重脈絡,聚焦於藝術與社會的連結,致力於藝術的生產性並對大眾發聲。
海馬迴將目標設定在為「生產者」服務的範疇上,也就是說團隊的群眾主要是對藝術以及生產藝術有興趣的創作者們。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實體空間將轉化成共同討論以及計畫執行的多功能整合式空間。2017下半年對台南藝術圈發出了徵求執行期間為一年的藝術計畫邀請,原本海馬迴的成員也都將參與其中。計劃執行期間各計畫主持人將以海馬迴為基地,逐漸往外擴散,邀集更多創作者共同參與計畫的執行,並於執行完成之後視成果發表之需要,再於實體空間進行不同的活動或是進行策展,將實體空間的功能以及可及性更加展開。
2020-2021年重要活動
- 策展:2021/09/13-10/02 懦懦 [nōo-nōo] 台南藝文空間串連展
- 年度活動:2021/04-11 田野調查兵團工作坊(講師:李旭彬、陳冠彰、劉紀彤、劉玗、吳思嶔、倪灝、倪祥、蔡咅璟)
- 合作:2020 風暴拍攝計畫(導演Karolina Breg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