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Order Exhibition/in Order」展.歐德.展
許峰瑞
許峰瑞《展•歐德•展》展覽簡介
展場A—鳳甲美術館:
本次國藝會「策展人培力@鳳甲美術館」計畫展期共一個月,展覽概念為交換美術館與非美術館空間進行展演活動,美術館部份為此次培力專案合作場館「鳳甲美術館」,非美術館空間為「歐德系統傢俱中山店」。本計畫期透過觀念藝術的概念轉換及參與式美學的形式表達,將藝術置入日常消費模式,隱身於家具量販店(販售著居家生活想像的空間),透過生活實踐以不期而遇的方式直擊藝術生產過程定義藝術與社會之交往模式,挑戰資產階級藝術與觀眾之想像;並於美術館展示空間,透過商業空間之現成物(傢俱)與交易行為,描繪藝術自主性在當代政治經濟學中的開放性辯證,以策展機制本身試圖討論當代藝術生產之部署。
展覽於鳳甲美術館呈現部份,此現成物「歐德系統傢俱」並非前衛藝術史上對於藝術品概念之挑戰,而是面對美術館機制下藝術創作與經濟的政治經濟學脈絡,突顯「交換」在不同資本場域轉換中的政治衝突點。對於兩個展覽空間的交換,它並不是單純「交換空間」,而是交換「展示機制」,並尋找這展示空間中展覽的本質,重新對策展與藝術創作進行提問,直接實踐,儘管這不一定能快速看到成效,但,本展提供了一種方法。關於觀看當代藝術、及展覽操作的可能。
因此,展覽在鳳甲美術館的影響在於,其所扮演的角色便是一個對當代藝術的提問、反省,透過現成物與展示機制重新提問:「展覽公共性本質的目的」、「當代藝術語言的有效性」、「當代藝術溝通的方式」。對照於鳳甲美術館在地理位置上的隱密性,似乎也暗暗透露了藝術在當代社會的處境,究竟,當代藝術的創造該如何流通?策展人的角色只是將藝術品搬至美術館並以一篇論述歸納整理而已嗎?
展場B—歐德系統傢俱中山店:
本展並未將問題懸置並留在美術館,使用現成物與企業標誌進入美術館也只是策略之一,展場交換的目的也在於提供大眾另一種進入與觀看當代藝術的方式「參與式藝術」,以互動及身體經驗的實踐進入當代藝術生產的路徑。《展•歐德•展》,當觀眾看見這饒口的展名時,我們總會看到疑惑的表情。老實說,當出現「疑惑」,這代表了訊息已被初步接收到(至少是出現缺口),而溝通的機會也隨之出現。如果只是為了好記住、辨識或是服從一種閱讀習慣,那也許更名為展覽1號或2號會更好,但事實是,遊戲從第一行文字就已經開始了。這或許接近英國哲學家史賓賽(Herbert Spencer)說過的:「人類在完成了維持和延續生命的主要任務之後,還有剩餘的精力存在,這種剩餘的精力的發泄,就是遊戲。遊戲本身並沒有功利目的,遊戲過程的本身就是遊戲的目的。」這句話應能作為這次展覽在操作與精神上的一個指標。本次計畫邀請了六位藝術家周育正、吳耿禎、張恩滿、黃博志、賴駿杰、林怡君,分別就藝術生產機制、藝術家勞動、知識生產與再生產模式進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