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愛樂合唱團經典音樂會 德弗札克《聖母悼歌》

  • 台北愛樂合唱團經典音樂會 德弗札克《聖母悼歌》|台北愛樂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愛樂合唱團經典音樂會 德弗札克《聖母悼歌》|台北愛樂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愛樂合唱團經典音樂會 德弗札克《聖母悼歌》|台北愛樂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愛樂合唱團經典音樂會 德弗札克《聖母悼歌》|台北愛樂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愛樂合唱團經典音樂會 德弗札克《聖母悼歌》|台北愛樂合唱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細數捷克重要音樂家,德弗札克(Antonín Dvořák, 1841-1904)可說最廣為人知,其曲風不僅洋溢着波希米亞風情,亦兼具優美的旋律與豐富的管弦色彩。《聖母悼歌》經文相傳出自十三世紀方濟會修士之手,描繪聖母眼見愛子耶穌被釘於十字架時的哀慟之情,以二十節詩文刻劃失去摯兒的悲痛並為此寄予憐憫。1875年,德弗札克甫出世的女兒因病夭折,促使他寫下《聖母悼歌》撫慰自身失子之痛的契機,但礙於手上尚有其他作品創作中,只能先將此曲擱置。兩年後,他的另外兩個孩子不幸相繼去世,在極度悲痛之下,德弗札克便再度埋首於《聖母悼歌》的創作之中以尋求慰藉,或許是因為德弗札克自身的遭遇,其《聖母悼歌》旋律具有極大的渲染力,除了充滿人性親情的溫暖,亦處處流露作曲家對上主的期盼與仰望,聽者無不感傷落淚。《聖母悼歌》於1880年首演,其後於倫敦演出,獲得空前成功,也為德弗札克名揚海外奠下重要基石。

2024年,適逢德弗札克逝世120週年,台北愛樂合唱團將首次獻演德弗札克最龐大的合唱交響鉅作《聖母悼歌》,並邀請青年指揮家吳曜宇及國內知名聲樂家共襄盛舉。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演職人員簡介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台北愛樂合唱團

立案日期

1992/11/28

負責人

黃進福

團體簡介

1972年創立,1983年起由杜黑教授擔任藝術總監至今,現由古育仲擔任音樂總監、張維君擔任常任指揮。曾與各職業樂團合作演出威爾第《安魂曲》、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馬勒第二、三、八號交響曲等,更經常首演國內外作曲家作品,如錢南章《馬蘭姑娘》、《佛教涅盤曲》、《娜魯灣》、歌劇《畫魂》、《十二生肖》、許常惠歌劇《鄭成功》、馬水龍《霸王虞姬》、《無形的神殿》、金希文歌劇《黑鬚馬偕》等。歷年來出版多張專輯,多獲金曲獎肯定。2006年獲台北市政府譽揚,訂定捷運東區地下街七號廣場為「台北愛樂合唱廣場」,肯定本團對台灣音樂界的卓越貢獻。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