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林克雷特聲音系統於華文語言之應用可能性
林克雷特聲音系統(Linklater Voice Technique),除了參考不同的東方身體系統之外,也加入當代西方神經學與生理解剖學的知識,從人最原始的慾望出發,找到自己最舒適的發聲方式。本次研習以如何對身在臺灣的演員們有更多幫助,在劇團與林克雷特聲音訓練系統的講師林微弋密切工作與練習之際,欲一起討論將林克雷特聲音系統於華文語言應用練習的可能性。
於三日半的密集訓練及探索期間,初次嘗試將林克雷特聲音訓練系統之構音方法應用於華文語言。表演者們為了探究華語構音,與本次集訓新開發了各種華語構音新遊戲。透過自創及開發華語子音(輔音)划拳遊戲及繞口令,來熟悉華語子音的種類及發聲特性。接著,共同理解從生命的起源到智人形成社會的演化過程中,由於溝通需求的各階段演進,造成說話聲音從很生物本能的原始吼叫出發,進入到必須群體生活時出現開放母音,然後由於出現工具及社會組織後必須更有效溝通,由唇齒舌在口腔內運動、阻斷母音,形成千變萬化、更細緻的構音,以達到存活、連結及合作的目的。表演者們於集訓過程間進行大量肢體結合發聲練習,來找尋各個子、母音自然契合於身體的哪些共鳴腔體,並深入探尋子、母音原本的自然發聲會引發何種體感,觸發何種身體動作的運行,促成何種說話動能及溝通慾望。也借用林克雷特聲音訓練系統之中偏重於英文的各種練習,將之轉化並應用於被一一拆解又重組的華語字詞之上,十分細節地探索每一個聲音適合去到身體的哪個部位共鳴、帶有何種情感,組成句子及段落,最後形成華語文本。
林微弋於美國紐約常春藤哥倫比亞大學劇場表演藝術碩士,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系學士。2015年,微弋成為第一位受日舞影展導演工作坊邀演的台灣女演員,並以短片《When Mom Visits》獲得美國達拉斯亞洲影展最佳演出獎、洛杉磯電影節獎最佳女主角獎。同年以戲劇《Buddhas Are Screaming in China》獲紐約Planet Connection戲劇節最佳女主角提名。2016年,首支電影長片《自畫像》入圍2017年鹿特丹國際影展大銀幕獎、台灣金馬影展開幕片以及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長入圍。2017年於紐約Urban Stage主演外百老匯話劇《A Deal》為台灣首位以主角之姿站上外百老匯舞台出演全英文戲劇的演員。
三缺一劇團
2004/09/14
魏雋展
三缺一劇團成立於2003年,擅長以魔幻的手法,穿梭在寫實與寫意之間,透過身體,物件與偶戲的多重變形,去撞擊出強烈的時刻。取材於日常生活,引發自我與社會性的辯證。三缺一劇團於2005年發表立案後第一個正式售票演出作品《女孩好餓─你到底哪裡吃不飽?》,馬上以平易近人的特質引起注目。至今成軍已超過15年,發表將近20個演出作品,並多次以《男孩》、《耳背上的印記》入圍台新藝術獎,《土地計劃首部曲─蚵仔夜行軍》獲選牯嶺街小劇場2014年年度節目及評審團大獎,《像我這樣的查某人》獲選牯嶺街小劇場2015年評審團大獎。曾受邀至多倫多、亞維儂、漢堡、香港、新加坡、上海、天津、哈爾濱等地演出。
2012年以來建立劇團兩大創作方向:
1. LAB 計畫
一個演員的身體研發中心,回到古典三位一體的思維來重新探索當代演員的身體性,從2012年起,以動物轉化為題發表作品,建立了一個進入動物身體的探索地圖:
- 2012年《LAB壹號──實驗啟動》
- 2015年《LAB貳號──穴居》
- 2017年《LAB參號──不知為何物》
- 2022年《LAB3.14:動物的無限循環》
2. 土地計畫
一個說故事的劇場,靈感來自於鄉野奇談和口述歷史,透過田野調查的方式,把真實的生活議題轉化為輕盈的故事,讓一般大眾走入劇場。目前已完成兩部作品:
- 土地計畫首部曲《蚵仔夜行軍》: 取材自五條港村以及台西村的真實故事,將蚵仔面臨的海洋汙染現況予以詩意轉化,以大白宣紙、蚵殼還有歌隊彈唱來講述蚵仔反攻的魔幻寓言。
- 土地計畫貳部曲《國姓爺之夢》:時間拉回到大航海時代的台灣,探索面臨第一波全球化的這片土地,如何開始遭受帝國殖民,土地上的人如何開始異化而成為他者。這樣的過程,在進到了後殖民時期的台灣,什麼樣的東西留在我們的集體記憶當中,至今或許仍久久不散。
2021-2022年重要活動
- 2022年「Pre-LAB計畫」階段性呈現
- 2022年 LAB計畫《LAB3.14:動物的無限循環》(台灣,台北市,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 2021年 109年度科技部「科普產品製播推廣產學合作計畫」之「藝起看海—科學視角探索海洋」現代戲劇組《陌生海》呈現
- 2021年 土地計畫貳部曲《國姓爺之夢》首演(台灣,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