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尋音之路》身.聲深度訓練研習計劃
身聲劇場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拉丁音樂節奏研習——授課講師:吳政君
- 在身聲長期以「源自台灣大鼓鼓藝、太極的身體訓練」為主軸的音樂肢體基礎,「拉丁音樂」以節奏形制挑戰、打破習慣性的節奏感,幫助團員跨越技術局限、深化技巧力度。吳政君老師帶來拉丁音樂中的不同樂器與不同打擊技巧介紹,讓團員親炙不同文化節奏氛圍的奧妙。
- 身聲長年以「跨界融合—演樂舞合一」之獨特劇場美學,發展沒有文化局限的表演,研習時汲取養分亦不分國族界限。當拉丁音樂中熱情、反叛能量的學習,貫注於創作,不僅豐富了鼓點技巧、激發劇場音樂的多元性,拉丁的韻律亦擾動了肢體神經,熱化了速度、節奏、情感的表達。
擊樂劇場——授課講師:吳忠良
身聲常態訓練,此次特別規劃擊樂劇場發展訓練,從身聲劇場藝術總監吳忠良「自然打擊」與「原動力訓練」為基底,帶領團員將肢體、戲劇融入打擊中。此項課程奠定表演者表演能力,開發表演者認知自身特色並傳承身聲特色為目標,實施成果包含:
- 拓展表演者打擊語彙的開放性——藉由各種類的樂器、甚或「物件」來展現,不僅是鼓、鑼、鈸、鈴,鍋、桶、杯、管,也可以培養敲擊的敏感度;加上運用肢體融合節奏、加入戲劇張力,發掘特色獨具的擊樂風格。
- 擊樂訓練同步於劇場訓練——如提昇意念、覺知的高度意識訓練;肢體的爆發力訓練;或是以劇場遊戲代入身體知覺、觀察力、注意力、反應(射)力、人聲、角色揣摩、即興創造等等。表演者可以更活化擊樂形式,扎根表演者「演—樂—舞」合一的理念。
「峇里島甘美朗音樂——Gender wayang」
- 今年身聲有幸與來自墨西哥藝術家Ivan Alberto Flores Moran有許多合作創作的機會,期間,Ivan分享修習峇里島音樂長達六年心得,更帶來五十年的國寶級樂器Gender(金屬排琴)。有別於一般熟悉的擊樂技巧,Gender以更細部的手指、手腕協調,敲擊一種旋律截然不同的音樂風格,其清脆、個性鮮明的特色,已運用於今年身聲的多項創作中。
- 文化撞擊亦是此課程學習甘美朗音樂的重要成果。其傳統中表演者(操偶師)要身兼樂師、舞者亦熟習演奏音樂,與身聲有共通之處。由於Ivan於峇里島多個鄉下部落的田野研修,認識不少即將失傳的音樂與已作古之樂師,口傳的音樂文化更顯珍貴,透過身聲此次深度訓練安排,讓峇里島觀光檯面之外的深度音樂文化讓更多人認識,也讓甘美朗音樂一貫作為皮影戲重要元素的角色,有機會以劇場方式延續、再創造。
馬來西亞吉蘭旦傳統民間表演——專業研習班
吉蘭丹傳統表演課程除了當地樂舞表演形式的認識與學習,很重要的在於「藝術之於生活」如何實踐、成為人與人建立關係的橋樑。
- 由於其傳統表演藝術發展自部落聚會,一種鼓舞人心與連繫情感的社會功能,身聲表演者透過其民間表演的學習,不只是技藝的學習,也理解表演藝術源於生活、創造生活的力量。
- 其傳統樂舞表演中,「唱」亦為重要元素。特殊樂曲如何結合於鼓樂之中,歌詞涵義代表其常民文化中的生活觀。
- 成果分享中帶領民眾一起進入,圍坐同心圓,以明快節奏擊掌輔以振奮人心的喊聲,跟隨中心的人做動作或唱歌謠。有趣而容易帶動的形式帶領民眾快速進入不同文化以音樂彼此連結的功能,也作為劇場如何透過表演藝術形式表達情感的重要參考。
體操——童力體操教室
表演者身體如同能容納各種可能性的容器,以各種訓練型態豐富表演者身體與內在的含量。身聲2013年度訓練當中的「體操」項目,以身體技巧鍛鍊為主,在非特技取向的目標外,身聲透過訓練達到的目的包括:
- 透過倒立、側翻、前滾翻、後滾翻等基礎訓練,團員理解身體在日常動作以外還有不同運用方式,透過鍛鍊身體不同肌肉群,延展身體線條,對於未來劇場創作中,表演者能夠利用「做好準備」的身體,以更具力量與美感的肢體張力表現於創作之中。
- 進階訓練包含前手翻、後手翻與空翻入門練習,旨在挑戰表演者身體極限的可能,也達到心理狀態的突破,透過挑戰「陌生、恐懼與慣性」的打破,也呼應面對表演創作的態度,能夠更積極、勇於嘗試,並以更多種身體所能發展的可能性融入戲劇創作。
活動紀錄
課程師資表
研習資料
文宣品
相關成果
- 全年度表演者訓練計畫—外傳:身聲演樂舞方法逕行(2023)
- 2014年度尋音之路 ─ 身.聲 表演者深度訓練計劃(2014)
- 2006身聲深度訓練發展計畫 節奏的故事脈動的源頭(2006)
- 2005身聲深度訓練發展計畫(2005)
- 身聲2000表演訓練工作坊(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