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Lab 6《劇場爸爸》聯合演出計畫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一、計畫實施效益、特色及影響
Creative Lab創作實驗室,在有限資源中凝聚最大的創作能量
莫比斯劇團在2011年成立創作平台計劃Creative Lab,至今已經累積6個系列作品,每一年有一次讓藝術創作者回歸到自己及作品之間的親密交流,自然有機地揮灑創意的機會。至今發表過《八零平台》(2011)及《身體平台》(2012)、《讀劇平台》(2013)、《入夏排獨藝術節》(2014及2015)、《藝術佔領計畫》(2016)作品。在最低限的情況下,期望創作者能發展出最大的創作能量和未來發展的可能。讓創作者在不設限的空間裡,能夠對於自身的作品進行不同的實驗。
2017 Creative Lab VI駐團藝術家陳柏廷提出以《劇場。爸爸》主題
今年初柏廷加入了爸爸的行列,在一次工作場合中現場有五位劇場男演員都陸續當爸爸了,而他們的另一半也大多是表演藝術領域工作者。在這個藝術工作收入極不穩定,景氣又差的情況下,大家居然都有勇氣選擇從逐演出而居的流浪生活,轉變成在討論母乳、尿布的比價、副食品的選擇等等最貼近真實生活的狀態。而這也引發了柏廷以「劇場。爸爸」為主題來作為這次Creative lab的方向,看我們如何學習成爲一位男人、一位丈夫到一位父親。四組爸爸演員利用每組15分鐘的時間,不限形式地與觀眾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
這次除了演出,同時也舉辦《劇場。爸爸》親子工作坊,三位劇場男演員廖威迪、黃大勇、劉嘉騏,與大家分享自己身為一個爸爸,如何將有趣好玩的劇場遊戲帶入生活中,讓家長及小孩都能一同在遊戲放鬆快樂。其中包括由廖威迪主持的「來玩玩」,用聲音表現出四季,用身體來製造迷宮。黃大勇、潘巴奈主持的「身體音樂律動課」,讓家長與孩子間,一起共同在「遊戲」的玩樂裡釋放各種情緒,讓小小的身體跟隨音樂自由自在的舞動。以及劉嘉騏主持的「肢體探索—追尋大自然:水、風、木、泥土」,用一個聲音,一隻毛小孩,一片小沙地,黏土,積木,來讓小孩重複及模仿,驅使他們去創造,給他們一個可以自由創作的空間,讓身體用最舒服的方式伸展。
此次演出與過去最大的不同在於,演員都是以真實身分帶著自己的小孩上台,在沒有角色與劇本的包裝,以及小孩自由自在的天性下,所有的現場反映都如實地反映在觀眾前。
二、《劇場爸爸》演出主題
A、主創者:陳柏廷
演出主題:
我與太太都是在做肢體表演的教學,一直在尋找如何用更直覺更省力的方式來使用身體。在小孩出生後才發現最好的老師就在身旁,觀察嬰兒從趴睡中練習轉頭、用脊椎的延展來撐起上半身,到利用骨盆的重量自然地翻身。小孩的動作就是最自然最完美的身體使用方式,而如何將觀察到的東西轉化運用到充滿文明病的現代人身體是我這次想實驗的。
B、主要創作者:廖威迪
演出主題:
是一個夢境,爸爸把小小的女兒哄睡了,小女孩的呼吸越來越慢,手上的小小的兔兔也鬆了,爸爸把兔兔從她的手上拿走,放在椅子上,把她小小的衣服摺好,看著她輕閉的眼睛,聽著她淺淺的呼吸,摸摸她的頭髮,關上燈。
然後兔兔走了過來,爸爸蹲著,望向兔兔,兔兔摸摸他的膝蓋,他晃了晃兔兔的手,把兔兔抱起來,放在腳上,兔兔趴在他的腿上,他輕輕拍著兔兔。
爸爸的手在月光的照射下,像是一隻老鷹,老鷹慢慢飛近兔兔,爸爸要保護兔兔,把兔兔夾得更緊了,用他的雙腿,他要讓兔兔不怕,抱得更緊,手不忘安撫著兔兔越來越快越來越大力,然後他叫了出來。
C、主要創作者:劉嘉騏
演出主題:
我不是小小孩。每個父母都希望:如果我能了解自己小孩的想法,就好了。小孩的「想要」卻不比大人的「想要」少,可是,小孩的手比較短,動作比較慢,力氣比較小,又還不懂得什麼是「工作賺錢」,很自然地,自由選擇的權力少之又少。可是,小孩難道不該有屬於小孩的「人權」嗎?
D、主要創作者:黃大勇
演出主題:
以「參與式的行為藝術」和觀眾一同完成。現場料理一道,在我的家鄉馬來西亞的家常菜給自己的小孩吃。當在料理時,要求觀眾說出自己印象中這道菜是如何被料理的,我與觀眾會在這雙向交流的討論與指令過程中共同完成這道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