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BE BAND 絲竹進行式
本音樂會「CUBE BAND進行式」,CUBE BAND由琵琶蘇筠涵、古箏吳妍萱、打擊方馨組成,源自捌號會所「We ART Together」藝術共伴計畫,為國內唯一以古箏、打擊、琵琶構成的室內樂編制,因其編制鮮少有現成作品,捌號會所近年積極邀請國內外作曲家為該樂團量身譜曲。此次,邀請四位臺灣作曲家陳立立、羅芳偉、郭立威、黃薏倫透過當代作曲,結合電聲、科媒技術與現場樂器演奏,並邀請媒體藝術家張方禹、徐聖羲共同創作影像雷射燈光,為這場全新製作打造新的東西器樂、古今對話的聆聽視覺經驗。
四位委託創作作曲家與CUBE BAND樂團事前以工作坊形式,彼此分享創作與演奏上的想法,作曲家根據工作坊收集到的素材來完成創作。陳立立《牙牙》以孩童牙牙學語的電聲,結合CUBE BAND現場演奏,展現親子之間的互動與情感;羅芳偉《月色的五種姿態》以五種聲音姿態,表現月光變化樣態,利用樂器特別音色,與電聲互相融合及交織;黃薏倫《根》探討根源、根本哲學議題,打破記譜法的框架,使用空間圖像記譜,結合預置錄音,讓演奏家一同參與創作歷程;郭立威《噪物》探討噪音與客體存在,看似失序或具有破壞性的噪音,同時也創造或賦予自身形式與意義。四首委託創作曲目皆有各自特色與創作與會,展現國人創作的自由與多元性。
作曲家:黃薏倫
作曲家、聲音創作者。畢業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主修電子科技音樂,師事曾毓忠教授。擅長透過日常生活中所見聞之素材與世(時間)界(空間)做連結。近年專注於東海岸大自然環境聲響、姿態與樣貌。歷年聲音作品曾獲選2019 WOCMAT國際青年電子音樂創作榮譽獎、2020 NYCEMF紐約電子音樂節、2021 ICMC國際電腦音樂節,以及 2023 petites formes (Category A、B)並於各主辦國家之合作場地公開發表演出。
作曲家:郭立威
作曲家郭立威創作的音樂,無論採用器樂、電聲還是多媒體,都在「有聲」和「無聲」之間徘徊,直面物理和想像的界限,思考「共存」、「體現」和「看不見的現實」等概念。通過各種媒介之間的抽象轉換,他的跨媒介作品利用聲音以外的事物來探討聲音的本質,揭示了隱藏在矛盾、模糊和不對稱之中的真相。
郭立威的作品在多數國際平台發表,包括法蘭克福的Naxoshalle、荷蘭Gaudeamus現代音樂節(Gaudeamus Muziekweek)、奧地利Klangspuren音樂節、奧地利布盧登茨縣現代音樂節(Bludenzer Tagezeitgemäßer Musik)、法國Royaumont音樂節、法國ManiFeste音樂節等。
近年來重要的合作者包括Duo D’Entre Deux、Broken Frames Syndicate、Riot Ensemble、Talea Ensemble、郭靖沐(古箏演奏家)、田子平(新媒體藝術家)、余林橞(Karen Yu)等。郭立威和余林橞2020年在香港演出的合作作品《Augmented Aurality》於2022年由VintageVinyl Hong Kong發行黑膠唱片。
郭立威曾於2020年在C-LAB台灣聲響實驗室發表給49.4喇叭系統的3D VBAP電聲作品《現聲態》。他也於2021年參與台灣聲響實驗室的「Creators聲鬥陣:創作新秀進駐計劃」,透過此計劃發表給21弦箏、電聲和影像的作品《合成現實》。這次在「2024聲倘音樂節」他帶來的作品是《噪物》給21弦箏、琵琶、打擊樂和電聲。
捌號會所
2013/06/21
林芳宜
捌號會所由作曲家、樂評人暨策展人林芳宜結集一群藝術家與音樂家成立於2013年,因長年深度關切國內外表演藝術生態,現任藝術總監林芳宜創立捌號會所時,即已預見表演藝術的界線將日趨模糊、音樂類作品的內容亦將更多元發展,單一類型的音樂團體難以滿足多元的創作,加上希望能夠透過藝術力量,產生具有公眾利益的成果,因此,捌號會所捨棄以演奏樂團創立,而是以音樂藝術發展為核心、連結人才培育、藝術陪伴、藝術創發和國際發展的平台型組織,為台灣第一個以整合國際網絡資源,建立台灣音樂家支持系統為核心目標的民間音樂團隊。捌號會所以均為音樂專業背景的行政團隊,自2017年起更積極落實各項規劃,在國藝會的「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補助」(2019-2021、2022-2024)和「跨域合創計畫專案補助」(2018-2022)的支持下,以雨傘組織(Unbrella Organization)的概念及目標,逐步發展出獨立樂團(CUBE BAND、大聲室內樂團)、藝術創發(捕貓人製品)、藝術職能與陪伴(音樂職能講座)、藝術經紀與出版(Taiwan Musicians& Artists Promotion)、國際發展(再壹波藝術節、Taiwan Music Showcase)等系列。捌號會所在演出製作與藝術陪伴中,實踐創立時的初衷:戮力創建提升藝術內容與建構音樂家專業發展的支持系統,讓陪伴、孵育、創發、演練、製作成為循環永續的效能,並透過藝術創發與實踐,讓行政夥伴與藝術家夥伴同步提升更優質的產能。
2019-2024年重要活動紀錄:
- 2022-2024 再壹波音樂節One More Festival、Taiwan Music Showcase(獲國藝會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支持)
- 2023 台北藝術節、桃園鐵玫瑰藝術節《夢廻春閨》
- 2022 CUBE BAND 《當代作曲家專場》
- 2022 京腔×音樂劇場說唱戲轉譯計畫《夢廻春閨》韓國全州音樂節首演、Taiwan Music Showcase首映
- 2022 舞蹈×音樂《連篇歌曲》台韓共製,雲門劇場、衛武營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2019-2021 衛武營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當代音樂平台」策展與協力製作單位
- 2019-2021 再壹波音樂節One More Festival
- 2019-2021 與香港西九文化區合作「港台作曲家交流計畫」
- 2019-2021 與德國柏林新音樂室內樂團共同策劃「調聲世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