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BE BAND當代作曲家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

  • CUBE BAND當代作曲家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捌號會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CUBE BAND當代作曲家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捌號會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CUBE BAND當代作曲家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捌號會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CUBE BAND當代作曲家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捌號會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CUBE BAND當代作曲家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捌號會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CUBE BAND當代作曲家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捌號會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CUBE BAND當代作曲家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捌號會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CUBE BAND當代作曲家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捌號會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CUBE BAND當代作曲家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捌號會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CUBE BAND當代作曲家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捌號會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CUBE BAND當代作曲家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捌號會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CUBE BAND當代作曲家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捌號會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CUBE BAND當代作曲家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捌號會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CUBE BAND當代作曲家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捌號會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CUBE BAND當代作曲家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捌號會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CUBE BAND當代作曲家委託創作計畫始於2020年開始,該室內樂編制(古箏、琵琶、打擊)鮮少有現成曲目能夠演奏,所以邀請國內外作曲家為CUBE BAND量身打造作品。第一波邀請外國作曲家溫德青 、王穎與鍾啟榮,音樂會也獲得極高評價。本計畫為第二波委託創作,邀請到三位台灣作曲家:廖琳妮陸橒高愷怡,藉由她們獨特的創作語言和風格,為CUBE BAND注入新的養分。

作曲家高愷怡近年以節氣系列作品獲得國外徵件與出版機會,此次創作給CUBE BAND的《探索》一曲,則是她首次以該編制進行創作的作品。作品結合三種樂器的各種音色及音響實驗為基礎,運用樂器間不同音色及音域,透過樂器所發出聲音的繚繞反響、音色的強烈對比及節奏的多樣變化,創造充滿絢爛色彩的音響效果,帶領聽眾進入未知的新旅程。作曲家陸橒過去曾創作許多傳統器樂作品,亦獲得國內作曲大獎,《墨・跡》 是她2017年開啟的室內樂系列作品,而這次寫給CUBE BAND為第二部作品,透過與三位音樂家工作一起實驗激盪,為系列作品帶來許多新的可能性。作曲家廖琳妮長年於法國當代音樂耕耘,這次創作標題引用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詩《A great Hope fell. You heard no noise.》,期待觀眾能從聲響中,透過想像力與詮釋找到對自身的意義。

2024 CUBE BAND當代作曲家專場音樂會除了邀請三位臺灣作曲家:廖琳妮、陸橒、高愷怡,為樂團量身打造曲目,探索樂器聲響的多變與極致,同場也將演奏兩位台灣當代作曲家林煒傑及任真慧之作品,分別呈現各自獨樹一幟及詩意別緻的多樣音樂風格,引領觀眾沉浸於當代音樂次元。任真慧《歸山》是琵琶與電子音樂,邀請到電聲執行林雨儂和琵琶演奏家蘇筠涵共同演出。林煒傑《鉦錚》 則以2018年給預置二十一絃鋼絃箏的獨奏曲《錚鏦》為根基 ,古箏演奏家吳妍萱曾於2022年專場音樂會演奏《錚鏦》,2024年延續系列作品挑戰《鉦錚》,與打擊樂手方馨合作無間,完美演出時長三十分鐘困難曲目。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曲譜首頁
演出照片
創作者簡介

作曲家:陸橒

自幼習樂,2000年起向洪崇焜老師學習作曲。2003-2005年以作品《西秦王爺》(二胡與國樂團)、《弄獅》(嗩吶與國樂團)與《臉譜集》(琵琶與國樂團)連續三屆榮獲文建會民族音樂創作比賽協奏曲組最高獎項。2004年進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碩士班,主修理論與作曲。2009年起於美國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分校(University of Missouri- Kansas City)攻讀作曲博士,師承周龍、陳怡夫婦,於2014年5月取得博士學位(D.M.A.)。2015年由顧寶文指揮臺灣愛樂民族管絃樂團演出個人大型國樂作品專場音樂會「臺灣意象」。2016年國樂合奏作品《陣》獲得第27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創作獎。近年來受國家藝文基金會、臺灣音樂館贊助創作,以及美國Kronos Quartet、臺灣國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委託創作作品並在美國、葡萄牙、奧地利、新加坡及兩岸三地三十多個城市演出。2006-2021年擔任臺南藝術大學七年一貫制中國音樂學系專任助理教授。2022年2月起擔任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顯示完整資訊

作曲家:高愷怡

先後取得維也納舒伯特音樂院作曲家、鋼琴演奏家雙文憑,及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作曲藝術碩士(師事Prof. Jarrell)。

作品為列支敦斯登2007瓦都茲國際大師班指定曲,2011年與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音樂理論系師生共同出版《教學成果集》。參與國立傳藝中心2016大師門徒與夥伴計畫;入選Gender-Projekt 2017-2019委創作曲家。曾獲希臘2009國際音樂獎、德國第14屆奧登堡、馬爾他2016 Hearing Orpheus Today、國立臺灣交響樂團2017青年音樂創作競賽、義大利2019 Augusto Massari、AMAT FemFestival2021與2022,並入圍美國ICEBERG's New 2019-20及西班牙IX SBALZ 2022等作曲比賽。

參與多項國際音樂節,如:re:construction 2014 Japan|Austria、15th Auftakt 2015、Viva Music 2016、2017 TIMF、aNOther festival 2018、MiniFestival Cameristico 2019、FMMN 2020、NottFAR-Symposium、Neue Musik und Folklore、Gagaku x Contemporary 2021、KUNST-KULTUR-NATUR FESTIVAL、衛武營TIFA、再壹波藝術節2020-22、Anaeresis- meeting 2022、2023衛武營國際音樂節、AMAT FemFestival、51st NFA、L’Engagement展覽、韋瓦笛年度公演及CUBE BAND 2024當代作曲家專場等。作品由歐美Universal Edition、Doblinger、Diaphonia、Redshift等音樂出版社出版。作品演出遍及全球,曾與Lux、Platypus、N、KNM、Joseph Haydn、大聲、對位、韋瓦笛、CUBE BAND、衛武營、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及知名演奏家等合作。

除委託創作、參與國際交流、跨領域展演與出版計畫外,也致力於音樂教育。旅奧期間曾任教於維也納舒伯特音樂學院(2011-2022);2019年起參與捌號會所「藝術陪伴計畫」,拓展國際網絡與多項製作計畫。

顯示完整資訊

作曲家:廖琳妮

作曲曾受教於陳玫琪、呂文慈和曾興魁老師,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2001年赴法學習作曲與音樂學。在器樂作曲主要師事Yoshihisa Taira, Allain Gaussin, Philippe Leroux;電子音樂作曲則啟蒙與受教於Philippe Leroux與Gilles Racot。受到光影聯覺(synesthesia light-sound)的影響,作品多在探索聽覺與視覺、肢體與呼吸、空間與時間的緊密關聯,對於演奏家和聽/觀眾對於聲音內在的感知。作品於法國國家文化與音樂電台現代音樂節目中多次播出與委託,並由多個現代樂團:十方樂集, 台北人室內樂團, Ensembles Cairn, Multilatérale, Proxima Centauri, L’instant donné, Arsenale, Quatuor de Saxophone Osmose, Meitar Ensemble, Vertixe Sonora, Synchronos, Cepromusic等演出。2019年獲選為法國二十與二十一世紀53位當代音樂女性作曲家之一,其音樂作品由巴黎 Maison ONA出版。第一張個人音樂專輯《LIAO Lin-Ni - Bagatelles》將由德國NEOS於2024年出版。

廖琳妮於2011年獲得巴黎索邦大學音樂學博士,專攻於當代音樂作品分析,主持主要研究計畫有:二胡當代作品委託-發表-巡迴-錄音(2012-2017),笙-研究與創作計畫:聲學-音樂分析-seminars-委託-展演(2019-2026),著有約二十篇當代音樂分析出版專文,並有四本專書出版,現為Institut de Recherche en Musicologie法國音樂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同時為TPMC巴黎現代音樂協會音樂總監。

顯示完整資訊
演職人員簡介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捌號會所

立案日期

2013/06/21

負責人

林芳宜

團體簡介

捌號會所由作曲家、樂評人暨策展人林芳宜結集一群藝術家與音樂家成立於2013年,因長年深度關切國內外表演藝術生態,現任藝術總監林芳宜創立捌號會所時,即已預見表演藝術的界線將日趨模糊、音樂類作品的內容亦將更多元發展,單一類型的音樂團體難以滿足多元的創作,加上希望能夠透過藝術力量,產生具有公眾利益的成果,因此,捌號會所捨棄以演奏樂團創立,而是以音樂藝術發展為核心、連結人才培育、藝術陪伴、藝術創發和國際發展的平台型組織,為台灣第一個以整合國際網絡資源,建立台灣音樂家支持系統為核心目標的民間音樂團隊。捌號會所以均為音樂專業背景的行政團隊,自2017年起更積極落實各項規劃,在國藝會的「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補助」(2019–2021、2022-2024)和「跨域合創計畫專案補助」(2018-2022)的支持下,以雨傘組織(Unbrella Organization)的概念及目標,逐步發展出獨立樂團(CUBE BAND、大聲室內樂團)、藝術創發(捕貓人製品)、藝術職能與陪伴(音樂職能講座)、藝術經紀與出版(Taiwan Musicians& Artists Promotion)、國際發展(再壹波藝術節、Taiwan Music Showcase)等系列。捌號會所在演出製作與藝術陪伴中,實踐創立時的初衷:戮力創建提升藝術內容與建構音樂家專業發展的支持系統,讓陪伴、孵育、創發、演練、製作成為循環永續的效能,並透過藝術創發與實踐,讓行政夥伴與藝術家夥伴同步提升更優質的產能。

2019-2024年重要活動紀錄:

  • 2022-2024 再壹波音樂節One More Festival、Taiwan Music Showcase(獲國藝會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支持)
  • 2023 台北藝術節、桃園鐵玫瑰藝術節《夢廻春閨》
  • 2022 CUBE BAND《當代作曲家專場》
  • 2022 京腔×音樂劇場說唱戲轉譯計畫《夢廻春閨》韓國全州音樂節首演、Taiwan Music Showcase首映
  • 2022 舞蹈×音樂《連篇歌曲》台韓共製,雲門劇場、衛武營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2019-2021 衛武營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當代音樂平台」策展與協力製作單位
  • 2019-2021 再壹波音樂節One More Festival
  • 2019-2021 與香港西九文化區合作「港台作曲家交流計畫」
  • 2019-2021 與德國柏林新音樂室內樂團共同策劃「調聲世界2.0」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