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台北之春」人文誌第二年寫作計劃
丘延亮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丘延亮「六零年代『台北之春』人文誌第二年寫作計劃」為「文化之春」成熟時期的風起雲湧之種種(及至於在1968年大整肅以後,在暴力下被「人工流產」及至失聲)留下見證,申明那個年代實在無愧於一個「台北之春」的稱號。簡言之,在對上一個「春啟」的時代意義有所認識下,進一步再現「台北之春」,書寫其一掃五零年代的退縮與蕭瑟,代之以憤怒的覺知與表訴的多重舞台及場景,闡述它「文鬥」的異議及創發的自信。
質言之,揆之想當年我年少得天獨厚,1961年隨友人到屏東縣瑪家鄉山上的部落,當時看見文化雕樑和石板刻繪被拆卸當材燒、當地板,痛心異常,驚惶失措之餘苦悶無狀。遂在無地自容下,狼狽地逃下山!接著在1962-1968期間,在台大、師大、藝專各科系遊走聽課,從交友結伴到參加各項活動,遂有緣結識從事「台北之春」建構的人物,親炙其各項創建與「文鬥」,從中充實了我六零年代的青春歲月與人生。
而這樣的歷史,並不屬於被史學家寫死、考證定版的單聲調歷史,它毋寧是一種用生命勾動生命、用感動震盪感動,藉由同行者彼此對時勢與生命脈動所投注的熱情,召喚出一種用生命敘說的歷史。這樣的歷史,也是一種藉著「傳」與「說」的生命實踐「故事」來承繼的踐行,把眾人的經驗放置到我人年輕人的身體裡面,產生一種直接而具體的潛變。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