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度藝教於樂II-月光山下嬉遊樂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 97年度藝教於樂II-月光山下嬉遊樂|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97年度藝教於樂II-月光山下嬉遊樂|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97年度藝教於樂II-月光山下嬉遊樂|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97年度藝教於樂II-月光山下嬉遊樂|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97年度藝教於樂II-月光山下嬉遊樂|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97年度藝教於樂II-月光山下嬉遊樂|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創造性教學,啟發學生成長契機

一年來,結合學校、社區、及劇團三方資源,學生們確實獲得新鮮的多重刺激:學生們在社區踏查中,與耆老實際對話;由在地藝術家引領,親身體驗客家傳統文藝之美;同時練習透過自己的方式思考、消化、創作、合作。

福安國小彭子芳主任具體指出,透過戲劇、美術等元素薰陶,增進一些學生的情緒穩定度,並讓大部分學生都能經由戲劇教學特別強調「從做中學」的團隊分工過程,探索、發揮出超乎預期的優秀潛能,普遍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廣興國小帶班導師鍾毓芬則表示,課堂外,也看見課程內容在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逐漸發酵、延伸──有別於平時「馬上衝出去玩耍」的表現,學生們下課時也自發練習,展現「主動找問題」的學習態度。龍肚國小帶班導師姜春妙舉例說明:其中一堂課裡,平時表現出色的女孩們突然意見不合;該小組僵持不下,她們找老師求救;老師便進行機會教育:「要吵架自己去吵,吵出個結論來;如果大家都想贏過對方,就必須使自己的論點突出、吸引人,讓彼此心服口服。」

從初次踏進客家文物館時,學生們對於主動學習、嘗試發聲的生嫩與羞澀,到再度回到文物館進行成果展演時的豐碩作品與自信表現──除了體現這批學生們跨學門涵泳於「藝術與人文」領域的修習成果驚人外,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也或可視為學生們開啟「走出教室仍然處處是學問」、「生活點滴即蘊含美學奧妙」等,練習「主動學習、團隊合作」及「換個觀點重新看待日常生活/傳統文化」,此間更悠關「生活」與「生命」思惟的重要初體驗。

提供校方教學新可能,建立校際交流新連結

實際深入美濃當地教學環境,深切感受「城鄉差距」影響教學資源分配的侷限外,也發現一些學校老師著實對於開放性、創造性的教學概念感到陌生,甚且缺乏參與意願。然而,經過本次計畫實踐,不少老師們經由過程中互動產生的火花,重新反思自己慣常的教學模式。廣興國小的帶班導師陳秀婷說,課程起始時,由於自身對於客家文化不熟悉,加上對中年級學生控制自身專注能力的程度有所疑慮,對自己和孩子都缺乏自信;然而,一年課程下來,學生們從(劇團與在地藝術家等)各不同老師給予、開放的寬廣發展空間裡,在繪畫、肢體開發、聲音表達等各方面能力的不斷提升,都可被明顯看到-也像是返歸對於自身教育理念的再次提醒:「要相信孩子們的潛力」。

上述經驗或有機會成為一種可能:讓本次教學計畫,在開始實際搭建起「社區-學校-劇團」三方順暢互動的人際網絡外,也能為學校(習於遵循已建立的體制規範傳統)教育方式,帶來新的刺激與不同反思,諸如:在地藝術家進入校園,分享美感體驗,同時傳承人生經驗;學生在不同領域都能獲得探尋興趣、潛能的機會,從而獲得肯定(以及更重要的──自我肯定)。

此外,福安、廣興、龍肚這三所小學,向來依循各自不同的定位,獨立發展各校特色。在本次計畫中,三校老師透過會議討論、活動排練、以及成果發表,多有意見交換與經驗交流;互相觀摩、參照外,三校更奠基於此,建立起更密切的橫向互動連結。比如說,龍肚國小與福安國小皆已請另兩校帶著此次成果演出的戲碼,參與自身校內學藝展演。校際連結不僅為此次教學經驗創造更開闊的擴散與延伸,也可能成為接續提升美濃整體教學環境的重要環節之一。

均衡南北發展,對「城鄉差距」的再思考

藉由認識家鄉、社區巡禮的體驗課程,讓學生們更深刻認識在地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從而將學習內容深入內化、吸收外;本次課程為學校引介的在地藝術們如李登華(繪畫)、洪靜文(藍染)、鍾錦達(陶藝),也反應經由教學過程,長期致力的專業創作推廣成果有效擴大,同時,也獲得參與師生及當地民於的熱烈迴響,強化與在地互動的人際連結脈絡。同樣地,向以觀光族群為訴求對象的美濃客家文物館,也緣於此次計畫,與在地學校、學生家長、劇團等多方連結與對話:圓滿成功的偶戲演出,以及持續長達一個月的教學成果展覽,更給予參觀者在文史資料、互動多媒體外,另一種「從美濃孩子認識美濃」的嶄新角度與動人感受。

在孩子們以繪畫、陶藝、藍染、月光山小舞台以及杖頭偶、光影偶、黑光偶等多元作品形式中呈現美濃的「觀察/詮釋角度」,也讓人反思:對於「均衡南北發展」,並非「北部有什麼,南部也要有」;而是消弭「城鄉差距」下對資訊、資源的不足,能讓在地人(無論是校方抑或地方)奠基於對在地文化深刻的理解,從而找出特色定位,不卑不亢地自信發聲。本次計畫整體頗獲地方好評,或許也能在此基礎之上,循序漸進,催生其它表演藝術相關計劃,為南部地區未來的文教發展,導入更多新的可能。

劇團教學經驗再進階,建立推廣偶戲的良好範本

對於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本身而言,團員們都各自在本次教學過程中獲益良多:較長於創作、表演而對教學懷抱恐懼的團員,在此次經驗中享受到了「教學」的樂趣;對「兒童偶戲教學」非常熟稔的團員,也「找回面對孩子的熱情」,透過協助孩子排解問題的過程,大幅增進修繕、製作戲偶的技術性熟練度。整體來說,劇團累積了許多珍貴的教學經驗,例如:(1)因應三校不同校風,維持課程教學彈性,隨時討論、調整的節奏與狀態。(2)龍肚國小的老師們也為我們上了一課,學習到對待不同孩子需要(以及「可以」)使用的不同方法。(3)相對應於孩子年齡與可接收、消化的教學難易度,進行可相搭配旳偶戲形式教學。像是展演時為各校安排的偶戲形式,就在交相考慮這部分條件以及小朋友的特質後,得到非常完滿的結果。這次的教學經驗,在流程、模式等各方面,或許都能做為日後推廣偶戲教學的良好參考範本。適逢全省性的「創意偶戲比賽」近年來遭遇瓶頸,(包括參賽團隊數量也逐年減少)本套教學範本,或許也能為劇團的偶戲教學開闢新徑。

無獨有偶在美濃設立的南部分團「偶寶貝劇團」,是美濃地區第一個專業劇團,也是南部地區唯一的現代偶劇團。透過本次經驗,劇團得以和學校、社區互動、建立默契;期待以此成功的第一步爲基礎,持續發展,讓師生、居民都能體驗藝術融入生活的人文精神。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課程師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