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舊城「放水燈」文化景觀調查研究計畫

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宜蘭分會)

  • 宜蘭舊城「放水燈」文化景觀調查研究計畫|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宜蘭分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宜蘭舊城「放水燈」文化景觀調查研究計畫|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宜蘭分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宜蘭舊城「放水燈」文化景觀調查研究計畫|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宜蘭分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宜蘭舊城「放水燈」文化景觀調查研究計畫|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宜蘭分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文化部在民國105年(2016)完成文資法的修法,其定義文化景觀為「人類與自然環境經長時間相互影響所形成具有歷史、美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之場域」,其空間尺度及規模涵蓋古蹟及歷史建築,以區域發展之形態展現人類與自然環境長時間的互動,所展現的人文表徵包含不同型態的無形文化資產,例如至今仍為地方居民參與的傳統民俗。

「宜蘭舊城『放水燈』文化景觀調查研究計畫」認為,宜蘭城放水燈傳統在「平原河帶的自然環境」、與「拓墾形成之人文城市」的空間架構中產生,從清代以來持續扮演象徵構連陰陽通口角色的宜蘭放水燈,是漢民族移墾噶瑪蘭兩百年來獨具代表性的人文祭典。其儀式之進行不僅僅為一傳統民俗活動,並且持續在老城區的日常空間中演繹,透過民俗活動的舉行,再現當前日益模糊的傳統城市紋理,具體化宜蘭城文化景觀的內涵及價值。

由於宜蘭放水燈的歷史發展已有詳盡研究,本計畫以其為基礎,從「空間發展」及「儀式保存活化」的角度,進行宜蘭放水燈節慶的現況調研,指認在其中歷時性的空間場所、儀式元素,以及市民參與的型態。文末進一步以文資法所稱「文化景觀」的觀點,詮釋「宜蘭城放水燈普渡文化景觀」的人文價值、保存涵構。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資料選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