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浮洲地區來看藝術對於社區影響與可能性

陳武康

  • 以浮洲地區來看藝術對於社區影響與可能性|陳武康|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以浮洲地區來看藝術對於社區影響與可能性|陳武康|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以浮洲地區來看藝術對於社區影響與可能性|陳武康|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以浮洲地區來看藝術對於社區影響與可能性|陳武康|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以浮洲地區來看藝術對於社區影響與可能性|陳武康|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以浮洲地區來看藝術對於社區影響與可能性|陳武康|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以浮洲地區來看藝術對於社區影響與可能性|陳武康|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以浮洲地區來看藝術對於社區影響與可能性|陳武康|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以浮洲地區來看藝術對於社區影響與可能性|陳武康|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以浮洲地區來看藝術對於社區影響與可能性|陳武康|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以浮洲地區來看藝術對於社區影響與可能性|陳武康|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以浮洲地區來看藝術對於社區影響與可能性|陳武康|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將常民生活帶入藝術場域

《浮島.圍牆.恰恰恰》影像紀錄展開幕當天,有許多當時協助藝術家訪談、一起跳舞的社區居民前往參與,開品當天觀展人數即達40人以上。社區居民們是第一次來到滿是鏡子、鋪設專業舞蹈地板的排練場,許多人欣賞自己曼妙舞姿的攝影作品之餘,也對場地感到十分新奇,但是卻不因此感到卻步或格格不入,反而因為展場環境以平時地方舞者們跳舞時的台語舞曲作為背景音樂,再加上重新粉刷的牆面和田野調查訪問時的攝影紀錄,讓這些身為資深舞者的社區居民們,很輕易的將驫舞劇場排練場和平時練舞的台北紙厰簡易公園結合,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場域在這個展覧之中,因為有著和浮洲這個地方長久連結的情感、同樣專注於舞蹈藝術的熱情,使得浮洲過去和現在的兩種時空巧妙的凝結在展覧開幕的當下。

在音樂的感染力下,社區的資深舞者們忍不住成雙成對的於展場間翩翩起舞,將台北紙廠簡易公園的場域時空瞬間搬移至展場。有別於平時僅在排練場內彩排遠在其他縣市、其他國家的巡迴演出舞作,這也是藝術家第一次與地方、社區居民、常民生活文化如此地貼近。《浮島.圍牆.恰恰恰》影像紀錄展本是希望透過藝術介入地方、介入社區來觀察藝術對於地區的影響和可能性,卻在這場開幕式中從一個以藝術家為主體的介入者角色,轉化成為一個去作者化的事件參與者角色,由地方社區舞者有機的帶領展覧的走向和再現的方式,自然而然地讓常民生活進入精緻藝術場域,使驫舞劇場排練場空間落實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目標。

弭平大眾與精緻藝術的劃分與距籬

除了開品茶會之外,《浮島.圍牆.恰恰恰》影像紀錄展更在2017/07/16展期的最後一天,舉辦閉幕舞會。閉幕舞會由聲音藝術家Yannick Dauby擔任聲音演出,現場即興演出混雜社區舞者們平時跳舞伴奏的台語舞曲、Yannick Dauby平時所蒐集的環境、自然聲響,創造一個特有的混聲響、混舞種的空間。過程中參與的人除了有社區資深舞者之外,還有台藝大的學生、舞蹈愛好的社會人士,驫舞劇場的忠實觀眾等等。參與者雖然都來自於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但是舞者們聽到自己熟悉的音樂隨即進入舞池,甚至在舞池中彼此切磋、交流自己所學的舞蹈系統,舞會意外成就了許多不同的舞蹈教學,有現代舞、社交舞的恰恰、華爾滋、吉魯巴,隨著音樂的不同而轉換不同的交流對象。

在這樣的一場混種舞會中,透過不同的音樂聲響的混音設計作為潤滑劑,將原來在公眾、廣場常見,被當作是婆婆媽媽運動的社交舞,與常被歸類為學院派、精緻藝術的現代舞、芭蕾舞相互串聯、碰撞甚至結合,在大眾藝術中看見精緻化的一面,並將精緻藝術帶入常民生活中。又或者是說,藉由這樣半實驗性的舞會,企圖弭平大眾文化、常民藝術和精緻藝術的劃分,因為藝術不應該是二分法,應該是在同一個架構上、不同層面的討論。藝術家在此展覽事件中的去身分化、去主體化,導致不同的舞蹈種類教學相長,增進擁有不同背景知識的族群彼此的了解和同樂,正是我們在這個計畫中期待可以看到成果。

建立藝術家與社區的良善關係

因為《浮島 · 圍牆.恰恰恰》影像紀錄展的前置作業進行大量的田野訪談、紀錄,除了因此和田野調查對象建立了良好關係之外,更意外得知許多在公園舞蹈的同好是地方上的里長太太,因此獲得了不少的展覽宣傳幫助。值得一提的是,展覽活動第二個週末,適逢排練場隔壁的關公廟誕辰舉辨廟會活動,廟方因為得知我們也有活動舉辦,故也配合將廟會酬神的布袋戲表演音量調降,使兩邊的活動都能順利進行,意外的形成一邊跳芭蕾、一邊上演布袋戲的衝突畫面與美感,更加應證了藝術沒有分高低、大眾與精緻的界線。

拉近一般大眾與現代舞的距離

《浮島 · 圍牆.恰恰恰》影像紀錄展期間,每逢週末的下午舉辨《大家一超來跳舞》肢體開發工作坊課程。由於展覽開幕活動後隨即展開肢體開發課程,所以吸引了許多地方社區舞者的參與,當天上課人數高達30人以上。從課程中我們發覺並感受到這群年紀較長的舞者,對於身體的延展和肢體的律動可能,擁有許多的想像力。透過針對社區居民招生的工作坊課程,讓社區居民產生對現代舞的好奇和親切感,使得藝術不再是大眾所認為高不可攀之物,而是存在於每個人的身體裡、在我們的生活裡。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資料選介
文宣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