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共生》展覽策展計畫

林承緯

  • 《酷共生》展覽策展計畫|林承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酷共生》展覽策展計畫|林承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酷共生》展覽策展計畫|林承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酷共生》展覽策展計畫|林承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酷共生》展覽策展計畫|林承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酷共生》展覽策展計畫|林承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酷共生》展覽策展計畫|林承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酷共生》展覽策展計畫|林承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酷共生》展覽策展計畫|林承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酷共生》展覽策展計畫|林承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酷共生》展覽策展計畫|林承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酷共生》展覽策展計畫|林承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酷共生》展覽策展計畫|林承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酷共生》展覽策展計畫|林承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酷共生》展覽策展計畫|林承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酷共生》展覽策展計畫|林承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酷共生》展覽策展計畫|林承緯|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林承緯策展「酷共生」展覽簡介

1960年代,科學家在細胞中的「粒線體」發現了獨立的DNA序列,間接證實了琳恩.馬古利斯提出的「內共生理論」,我們開始意識到,原來跨物種共存的關係,從人類體內的細胞就已經開始;而面對生態系中殊異的種間關係,凱倫.巴芮德提出的「酷兒展演性」擴延了原本專屬於人類的「酷兒」字義,強化了異種共存中,因為彼此的獨特性而可能遭遇的衝突與適應。

「酷共生」一展擷取了共生關係裡的酷兒調性,邀請11組談論人類與非人物種——白蟻、家豬、酵母菌、烏心石、山羌——所發展出的關係型態的作品,來捕捉跨物種關係實踐的多元樣態。包含了害蟲印象的反轉、肉禽的聖者化與東西方身體觀的交織、以基改的特殊酵母菌釀造酷兒酒、以參與式計畫重新定義物種性狀優劣的選汰標準等,從科學史、繪畫史、數位技術、原民史觀等多元視角切入議題。

另一方面,展場部署上融合了策展人作為科學博物館工作者的實踐,除了直接展示土壤與植物等活體生物外,也為現身的物種撰寫了獨立的物種說明牌,並實地採訪了五組工作與其他物種緊密關聯的受訪者,剪輯成紀錄片《日常關係》於展場放映。在跨科際的敘事調度下,與藝術家、科學家及各種行動者彼此合作,生成更為複雜的酷兒關係。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活動紀錄
文宣品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中文姓名

林承緯

英文姓名

LIN Cheng-Wei

筆名/別名

大緯

作品紀錄
  • 2023/08

    《從我到我們—人體的奧妙》常設展

  • 2023/07

    《酷共生》

  • 2023/07

    《創新!合作!半導體未來館》

  • 2020/12

    《過渡》陳哲偉個展

  • 2020/10

    《和_走一段路》魏欣姸個展

  • 2019/11

    《九歌:聲音文件集結4年展》

  • 2019/09

    《時間容器》政大藝中30週年紀念攝影展

  • 2019/03

    《紙的第四人稱》Tim Budden、吳耿禎駐校展覽

  • 2018/11

    《超真實》陶亞倫MADATAC大獎作品展

  • 2018/09

    《夢作工》蔡玉庭個展

展演或發表紀錄
  • 2023/12

    悉心呵護或趕盡殺絕?淺談美術館、策展與創作之間共構的生物倫理

  • 2021/12

    在流變的時空中打漫天的光—藝術家莊志維專訪

  • 2020/11

    是「精神病者」還是「正常人」? 當身份展演成為另類真實

  • 2020/08

    虛擬世界不可避的空缺與想像的撩撥 ──藝術家鍾和憲專訪

  • 2020/05

    再訪,有構厲害 《有構厲害 數位互動特展》 518國際博物館日紀念線上版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