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地方:地方性的逆轉》POST.O:The Reverse of TOPOS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後地方》依其策展理念試圖在關注著全球化下區域主體性的課題時,探討與呈現出藝術創作與地方性之間的關係,邀請台灣、香港、奧地利、法國與日本等地三個藝術團隊與11位藝術家參與,以展覽行動的概念與方式呈現展出。在展覽的結構和歷程上進行城市空間的分布、地理上的移動、虛擬介面、展覽連結的開發。同時,藉由當代藝術策展的展呈形式,所邀集及的台灣與國際間活躍的新世代藝術家,進以促進國內、外青年藝術家的文化交流。
《後地方》之特色在於展覽計畫以分散於各地的四個靜態展場、一個活動場域、一個航行計畫、一系列「外掛」串聯計畫,作為七個策劃單元。靜態展場部份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廣場、台北當代藝術館地下實驗‧創意秀場、田園城市藝文空間,桃園埔心火車站日新街的葉偉立工作室(命名為「日新街」)。活動場域的串聯位於花蓮大港口部落由林鳳美所主持的升火工作室。航行計畫由策展團隊租賃的船隻航行台灣一圈進行串聯活動,命名為「後地方丸」。著重於展出活動地點本身的特色,展覽本身與藝術家個人創作生命的連結和延續,展覽的過程中除了三位藝術家的影片作品展出之外,其他的11件作品都是經過一段長時間討論後衍生的現地製作(site-specific)計畫。七個策劃單元分別呈現出針對七個場域而去形成的展覽特點。
本展之效益與影響落實於合作的部份:由台北當代藝術館作為展出單位,提供展場以及行政協助。藉由合作與展期間的相關展覽活動配合,產生相互提升的加乘效應。於臺南藝術大學所舉辦的「後地方工作坊」座談會由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與理論博士班所協辦,建立獨立策展與學院內之合作互動與連結關係。邀請國際藝術家來台期間,於台北國際藝術村住宿,與當地之進駐藝術家產生互動,並且與台灣當地的藝術社群發生實質活動。並且展覽中舉行討論與互動皆為免費參與,形成當代藝術在公共空間中的開放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