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部金獅團調查研究

中華民俗藝陣研究室

  • 台灣中部金獅團調查研究|中華民俗藝陣研究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灣中部金獅團調查研究|中華民俗藝陣研究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灣中部金獅團調查研究|中華民俗藝陣研究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灣中部金獅團調查研究|中華民俗藝陣研究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台灣中部是武術的發源地,振興社、振興館、勤習堂、同義堂等武館林立。由於早期武館練武皆兼學舞獅,因此廟會一出陣,舞獅完接著就是精彩的武術表演,塑造中部特有的「武獅」風格。

為瞭解中部金獅陣的發展現況,特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支持下,以文献分析與田野調查法進行了一年的調查研究,以雲林縣、彰化縣、台中市、台中縣、南投縣五縣市僅存的金獅陣為對象,發現中部地區的武館與金獅陣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經濟的發展,已有漸式微的趨勢,這在國家日漸重視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的今天,是一大警訊與危機,值得各界來加以重視與關心。

茲將本研究調查所得的結論略述於下:

  1. 台灣中部的金獅陣大都由武館所成立,出陣時先舞完獅再表演各種武術,故金獅陣的名稱都冠上武館的堂號。
  2. 台灣中部的金獅陣主要分佈在彰化縣與雲林縣,此兩縣因為武館多,為了迎媽祖或庄廟的迎神賽會,就組織了以武館為班底的金獅陣。
  3. 早期台灣民間械鬥層出不窮,各村落壯丁團為了自衛,紛紛成立武館練武術及舞獅,沒有戰鬥時就組織獅陣健身,所以獅陣特別多,但隨著時代變遷與經濟的發展,獅陣已漸沒落。
  4. 中部金獅陣祭拜的祖師爺,依所練拳術的種類而不同,拳術種類愈多,祭拜的祖師愈多。白鶴先師代表鶴拳、金鷹先師代表金鷹拳、白猴先師代表猴拳、太祖先師代表太祖拳、布雞先師代表布雞拳,被祭拜最多的是白鶴先師。
  5. 金獅陣的表演除了舞獅外,重在演練拳術與十八般兵器,禮聘的師傅也以武館師傅居多,武館堂號相同的,其表演內容也大同小異,缺人手時則互相支援。演練的拳術以白鶴拳、金鷹拳、太祖拳居多。
  6. 金獅陣的獅頭大部份由武館師傅以傳統製模方法製作,再彩繪圖紋、顏色,接上獅衣及獅尾,開光點眼後即可舞弄。顏色以青色居多,屬閉口青頭獅。
  7. 金獅陣的道具有獅子、兵器及樂器。兵器有獅旗、關刀、單刀、齊眉棍、鈎鐮、撻刀、木耙、鐵叉、雙刀、雙鐧、鐵尺、丈二……等。樂器有獅鼓、大鑼、小鑼、小鈸……等。
  8. 舞獅的表演內容有請金、咬腳、咬蝨、洗身、四門、刣獅、睡獅、七星、八卦、咬青……等。獅入廟有入廟的禮儀;入新厝也有其禮儀與禁忌。要入廟或入新厝,在屋外要踩七星,入內才踩八卦。
  9. 金獅陣的表演時機以廟會及新居落成居多,其次是選舉場合及慶典。要出陣前才會召集訓練,平常不練習。人手不足時,調會的人來支援就不用練習。
  10. 因社會形態的演變,中部地區的武館及金獅陣已有漸式微的趨勢,武館不再練武,也少了金獅陣,武館師傅皆以損傷推拿維生。僅存的,也都年齡偏高,年輕人不再繼承。
  11. 金獅陣的維護之道,建議文化單位訂定為國家無形文化資產、培育師資及教練、納入學校體育課程、地方大廟及政府多給予支援,提供表演機會,讓這項優良的民間表演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資料選介
相關成果
  • 台灣地區客家獅調查研究(2007)
  • 台灣南部的金獅陣出版計劃(2007)
  • 台灣南部金獅陣調查研究計畫(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