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是死刑犯
李家驊
李家驊《我的爸爸是死刑犯》作品簡介
創作論述
「終究,我們評判一個社會的品格標準,無關乎它如何對待富有、權勢和有階級的人,而在於它如何對待窮人、死刑犯和監獄裡的犯人。因為正是在這樣的交匯點上,我們才能真正開始理解『我們是誰』這樣深刻的事情。」——美國人權律師布萊恩史蒂文森
我希望可以用影像說一個觀眾感興趣的故事,並且在影片中提出對於人的關切,進而引導觀眾思考死刑真正功能與意義。我希望觀眾理解即使最可惡的死刑犯,也必須被放在「人」的位置上被討論、被對待,這也是成熟公民社會對待議題的基本態度。我希望觀眾在理解個案的處境之外,也能以更宏觀的思考理解死刑;希望觀眾可以透過這些生命故事,看見那些共通的,人與社會、制度之間難解的問題。
影片簡介
鄭宜修,父親鄭武松殺害的前妻,即鄭宜修的母親。鄭武松遭判死刑定讞。
女兒A,父親因債務糾紛殺人,遭判死刑定讞。
女兒B,父親捲入黑道仇殺被控教唆殺人,遭判死刑定讞。
這個下午,鄭宜修、女兒A與女兒B,三人見面。
他們聊生活,聊婚姻,也聊到他們生命裡各自的,卻也是共同最大的恐懼。父親與死刑。
導演簡介
李家驊,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與理論博士,現為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獨立影像工作者。從事紀錄片創作多年,作品曾獲日本山形紀錄片影展亞洲單元特別賞、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及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特別獎等肯定,2020年以《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入圍金馬獎及台北電影獎。
主創工作人員名單
導演:李家驊
副導演:曾祈惟
製片:李家驊
前期製片:李玓潁
後期製片:邱信瑋
執行製作:李玓穎、陳敏愉
攝影指導:曾祈惟
攝影:曾祈惟、李家驊、陳俊維、林伯恩、鄭智仁
剪接:陳惠萍
動畫設計:程威誌
聲音設計:周震
-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紀錄片映演發行推廣計畫(2020)
-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2017)
- 起點(2010)
- 場外之內(2006)
李家驊
Lee Chia-Hua
-
2024/11
薄荷涼菸
-
2022/05
教練
-
2019/11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
2016
夢想續航
-
2014
看不見太陽的那幾天
-
2013
我無罪,我是鄭性澤
-
2011
白鐵光華
-
2011
起點
-
2008
家•語
-
2008
場外之內
-
2020/11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入圍
-
2020/06
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入圍
-
2020/06
台北電影節會外賽 社會公益獎
-
2020/05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灣獎入圍
-
2006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評審團推薦獎
-
2005/11
日本山形紀錄片影展,亞細亞千波萬波特別賞
-
2004/06
第六屆台北電影節 最佳紀錄片
-
2003/11
第三屆南方影展 最佳紀錄片
-
2020/08~2020/09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全國院線聯映
-
2020/07~2020/08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公益串連放映30場(國藝會映演補助)
-
2017/05
夢想續航 全國院線聯映
-
2016
夢想續航 金馬影展首映
-
2015
看不見太陽那幾天 入選台北電影節
-
2015
看不見太陽那幾天 入選日本山形紀錄片影展千波萬波特別放映
-
2014
看不見太陽那幾天 入選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
2014
看不見太陽那幾天 入選香港采風華語電影節
-
2014
起點 於香港人權影展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