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舞跨域工作坊(DM workshop)
舞蹈創作與音樂之關係緊密,經常需要為舞蹈找音樂作品或作曲,卻又缺乏交流的平台,為提升國內舞蹈創作者音樂性掌握能力,以及增進音樂創作對舞蹈創作的理解能力,雲門舉辦五天的音樂舞蹈工作坊,盼為音樂與舞蹈的交流盡一份力。
工作坊邀請音樂與舞蹈領域具有豐富經歷與獨到見解的講師古名伸與林芳宜,為舞蹈人規劃音樂課、為音樂人規劃舞蹈課,並讓音樂人與舞蹈人在課堂上有實際工作與交流的實作機會。
此次工作坊共招收25位學員,包含12位音樂人和13位舞蹈人,學員有已在線上的藝術家如李世揚、方斯由,也有還在學的大學生,雖然經歷深淺不一,但工作坊中古名伸老師一直提醒的,要適時的表達或退讓,重點不是自我,而是整體/作品,大家不分彼此,努力嘗試最適當的互動與溝通,最後分為4組在工作坊的最後一天進行呈現,並對外開放。
雖然因為疫情影響,《連篇歌曲》看排和討論取消,仍不減此次工作坊的成效,學員紛紛表達收穫良多,期待再參加,也希望能有進階課程。
雲門劇場也藉由這次機會,發現年輕的創作者的確很需要可以深度互動,但沒有權利義務的交流機會,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毫無保留並全心投入其中,去發掘問題與認識彼此,此外,音樂人與舞蹈人對於各自和彼此的領域也有非常多面向需要學習,因此兩位講師的提點非常關鍵,可以協助學員以更高更廣的視野看待自己/作品的位置。
財團法人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
1988/10/11
施振榮
以「創作,展演,推廣舞蹈及其他藝文活動,促進文化發展與國際交流」為宗旨的「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是由文化部主管的非營利事業機構。它的前身「財團法人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成立於1988年,2015年更名。「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擁有1973年成立的「雲門舞集」,以及2015年開幕位於淡水的「雲門劇場」,長年推動國內外展演,豐厚台灣與全球文化生活。基金會主持兩個獎助計劃:「流浪者計劃」支持年輕人出國擴展人生視野;「創計劃」協助傑出的劇場創作者發展作品,實現夢想。
重要活動
雲門舞集國際邀約不斷,是各大藝術節的常客。2018年林懷民第九十齣長篇舞作《關於島嶼》巡演美、英、法、德、葡萄牙等國,先後獲歐陸權威舞蹈雜誌TANZ,英國The Stage與衛報,芝加哥論壇報選為「年度最佳舞作」。雲門舞集也因演出《關於島嶼》獲得2018年「英國國家舞蹈獎」的「傑出舞團獎」。年底,舞出精彩輝煌的四十五年之後,林懷民宣布將於2019年年底退休,同時擷取雲門經典作品中令人叫絕的段落推出《林懷民舞作精選》,這個回顧展除了在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演出之外,也為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歌劇院揭開序幕,是具有指標性與歷史性的重要演出,近二十場的演出票券在演前數週全數售罄。
2019年雲門舞集接連推出2個新製作,上半年鄭宗龍《毛月亮》由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台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三場館共同委託創作。創作團隊包含冰島搖滾天團席格若斯(Sigur Rós)的音樂、台灣剪紙藝術家吳耿禎與劇場視覺藝術家王奕盛聯手,以三座巨型LED螢幕,創造舞台幻境。國際舞評讚譽該舞「兇猛而美麗」,演示了一場「世紀末文明崩解」的過程。首演後觀眾迴響熱烈,國際策展人好評不斷,舞作現已獲得諸多海外劇院與藝術節邀約。年底推出「雲門舞集X陶身体劇場」則是創辦人林懷民擔任藝術總監策畫的最後一檔節目。演出三支舞碼,包含林懷民的《秋水》,陶身体劇場藝術總監陶冶為雲門舞者編創的《12》,及鄭宗龍為陶身体舞者編創的《乘法》。台灣11場演出完售,首演後隨即展開為期7週17場的大陸巡演。杜塞朵夫國際舞蹈博覽會總監Dieter Jaenicke盛讚陶冶《12》鄭宗龍《乘法》作品中完美融合兩位編舞家獨特的風格,展現兩團舞者不同的身體質地,並感謝林懷民以如此獨特的方式為下一個世代提供舞臺與勇氣。
2020年,雲門奮力開啟新篇章,甫上任的藝術總監鄭宗龍,即帶著深受好評的作品《十三聲》走訪法國巴黎、里昂等九城,接著啟航至英國,雲門舞者第十次站上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亦是英國最重要的舞蹈劇場,演出雙舞作:鄭宗龍的《十三聲》及林懷民的《微塵》。最後舞團飛往北歐,首度站上瑞典的舞台,以《十三聲》在斯德哥爾摩舞蹈劇院和瑞典觀眾初見面,兩場演出座無虛席,謝幕時全場觀眾熱情起立鼓掌。歐洲3國11城27場巡演順利完成返國,舞團將於10月推出由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館共同製作,鄭宗龍新作《定光》。
雲門為全民跳舞的初心,也用每年的戶外公演來體現。1996年起,國泰金控年年支持雲門舉辦免費戶外公演。從世界到台灣,面對戶外演出,雲門舞者的認真程度,和在大劇院裡沒有差別。反而在戶外演出時,舞者和工作人員更能直接感受到觀眾的熱情,從和觀眾的互動中獲得最直接的肯定。每年夏天的戶外演出地上不留一片紙屑,這樣的廣場文化已成為台灣最驕傲的文化風景。2019年起,國泰與雲門攜手推出免費社區巡演,在各式公共空間就地起舞,以活潑多元的舞作精華和歡樂親民的互動共舞,將藝術自然融入常民生活。
2008年雲門位於八里烏山頭的鐵皮屋排練場意外失火,多年心血付之一炬。2009年本基金會通過「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與台北縣(今新北市)政府簽訂合約,由雲門自行籌募經費,在中央廣播電台舊址上興建雲門劇場,營運40年,如表現優異,得續約10年。營運期結束後,雲門劇場無償移轉新北市政府。失火之後,各地主動關心捐助,截至2013年年底,總計有4,155筆的國內外民間捐款,成就了雲門劇場的興建。雲門劇場於2015年4月24日開幕演出。這是台灣第一個由民間捐款建造的劇院,也是華人世界第一個以表演藝術為核心的創意園地。雲門劇場開幕至今,陸續邀請國內外優質團隊,讓雲門劇場朝向成為「國內外專業團隊演出平台」的夢想。雲門劇場在這些精采的節目活動下,觀眾能看到不同於大劇院的近距離感受,也透過工作坊、導覽參訪的體驗,達到與觀眾親近接觸的目標。這個全民共享的「夢的綠劇場」,將持續透過多元的互動呈現方式,繼續將美好藝術帶給大眾,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