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居》、《遇外》、《謎海》

許家禎

  • 《錯居》、《遇外》、《謎海》|許家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錯居》、《遇外》、《謎海》|許家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錯居》、《遇外》、《謎海》|許家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錯居》、《遇外》、《謎海》|許家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錯居》、《遇外》、《謎海》|許家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錯居》、《遇外》、《謎海》|許家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錯居》、《遇外》、《謎海》|許家禎|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此次計畫皆使用衛星定位的工具,使用的對象在斷層與住所之間,這所處理的面貌是關乎於我們普遍生活的部分和整體,亦即以一種移動、取樣的過程在地圖平面、建築物、身體三者間的貫時性操演。

在《錯居》的計畫中,是將台灣勘測出的斷層線數據套入平板電腦中,並沿著導航行走於斷層線上,在這移動的過程中「蒐集」一些地表的「段落」這個蒐集取樣的方式是使用矽膠翻模的將地表複製為模具,並再透過這些模具重新設計「類建築」的雕塑。斷層線之於我們所共通處是如同一道「陰影」,它體現在於我們或多或少的生命經驗當中,藝術家在這裡的概念是如何去「支撐陰影」亦即陰影不在地表中、不在意識的暗面,是在眼在的「言說」重新塑造這些以往不可見的經驗並轉化為一個實體物件。

《遇外》計畫是關於藝術家居所的壁畫創作,壁畫的靈感來自於居所四面牆壁的想像。在執行的過程使用羅盤和衛星定位的功能測量,計算出四面牆壁所延伸出去的「盡頭」這四個盡頭分別是在台南雙春海岸、台南安平海岸、台北金山海岸以及台東市海岸。目的是為了以居所為定點並測繪出兩個空間在語意上的反覆。藝術家到了這四個海岸的座標點拍攝了海的景象,這些海景就是壁畫的內容。

《謎海》的計畫延續著《遇外》,它發生的場所是以遊牧的方式在城市中「塗鴉」。以隨機的方式在牆壁上標誌QR code,QR code的內容顯示出的是牆壁的盡頭,亦即海景。這兩個計畫只能以文件的方式紀錄,《謎海》更是以很隨機的方式與行人產生關係,行人為了解讀出這面牆壁上的編碼,透過智慧型手機以電訊媒介穿透物質介面,打開了兩個「視窗」的景觀。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