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共鳴體(Harmony in Precarity)》 科幻太空原型設計與失重飛行

  • 《浮游共鳴體(Harmony in Precarity)》 科幻太空原型設計與失重飛行|紀柏豪|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浮游共鳴體(Harmony in Precarity)》 科幻太空原型設計與失重飛行|紀柏豪|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浮游共鳴體(Harmony in Precarity)》 科幻太空原型設計與失重飛行|紀柏豪|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浮游共鳴體(Harmony in Precarity)》 科幻太空原型設計與失重飛行|紀柏豪|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浮游共鳴體(Harmony in Precarity)》 科幻太空原型設計與失重飛行|紀柏豪|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浮游共鳴體(Harmony in Precarity)》 科幻太空原型設計與失重飛行|紀柏豪|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紀柏豪「《浮游共鳴體》(Harmony in Precarity)科幻太空原型設計與失重飛行」計畫簡介

本計畫以人類在「太空探索」進程中的藝術實踐為主軸,包含創作與研究環節,並與麻省理工學院及Zero-G公司合作。創作部分以應用無重力特性開發的穿戴式音樂介面《浮游共鳴體》於美國實地參與「無重力飛行」項目,研究部分則以「太空藝術」為主題,系統性探討「太空」成為藝術的主要形式與其影響,並回顧半世紀來的案例與發展脈絡,爬梳在藝術與設計領域,因太空科技發展而得以實現的創意表達。經由參訪、座談、出席太空研究課程與研討會等方式搜集資料,並將部分成果轉化為短篇介紹與長篇專題文章,為此新興領域的中文化進行初步統整。

在探索太空的進程中,無論是解讀衛星圖像、從外太空回望地球,或是身處地面、遙想在宇宙的生活樣態,都是推動技術突破與社會變遷的情感動力。每當我們更接近太空一些,探索的成果與過程,以及人們為理解這些龐大事物而進行的創造與發明,都會反過來影響下一輪的藝術表達,深入每個世代的文化之中,從美學與題材上反映了人與宇宙的關係演進。

正是因為太空探索的發展,與軍備競賽、地緣政治、經濟利益高度相關,因此,在商業化契機使宇宙成為等待被開拓的「新邊疆」(new frontier)時,能不為特定價值觀服務的藝術實踐,反而能另闢蹊徑,給出有別於「征服宇宙」這類殖民語言的答案。從氣候變遷到貧富差距,我們已見識到要解決這些人類製造出的問題有多困難;而在太空,我們有機會從一開始就做出更好的選擇。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活動紀錄
成果報告書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姓名

紀柏豪

Name

CHI POHAO

作品紀錄
  • 2021/05

    浮游共鳴體 Harmony of Precarity

  • 2020/12

    虛擬禁閉 Virtual Confinement

  • 2019/12

    拾荒隧道 Time Picker

  • 2019/04

    單向傳輸 One-Way Transmission

  • 2019/03

    雙向傳輸 One-Way Transmission

  • 2019/01

    距離之歌 Song of Distances

  • 2018/10

    行為軌跡系列 Locus of Conduct

  • 2017/09

    憶憶喃喃 Talking with memories

  • 2016/11

    光景計畫 Lightscape

得獎紀錄
  • 2021/04

    麻省理工Harold and Arlene Schnitzer Prize in Visual Arts首獎

  • 2020/12

    麻省理工學院PILOT藝術獎金

  • 2020/06

    教育部留學獎學金甄試(藝術學群)榜首

  • 2020/05

    Transmedia Storytelling Initiative Distant Residency Grant

  • 2019/11

    麻省理工學院CAMIT藝術獎金

  • 2018/12

    國家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短期駐館藝術家」

  • 2018/07

    國美館「數位藝術人才海外駐棧計劃」

  • 2017/09

    台北文創「天空創意節-原味」50萬組獲選

  • 2017/07

    第二屆「jpg墼樂實驗室」入選

展演或發表紀錄
  • 2021/03
    ~
    2021/06

    《他山之石,新代理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

  • 2021/01
    ~
    2021/03

    《正在重新規劃路線》,樹美術館,北京

  • 2020/11
    ~
    2020/12

    光點2020國際新媒體藝術節,上海

  • 2020/03
    ~
    2020/06

    國立台灣美術館《捉遊·戲場》,台灣

  • 2019/12
    ~
    2020/02

    宜蘭映像節《從前・以後》拾荒隧道

  • 2019/11
    ~
    2020/12

    馬祖新村文創園區《地誌・座標》

  • 2019/09
    ~
    2019/12

    《藏木於林》,大館當代藝術館,香港

  • 2019/09
    ~
    2020/02

    《身聲相印》,臺南老爺行旅

  • 2019/08
    ~
    2020/10

    《同根聲》互動裝置展,藝異空間,臺北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