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

楊登棋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楊登棋|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身體廟宇 My Body Is A Temple

本次展覽以「身體廟宇」為主題,探索身體的私密性以及其與空間的關聯性。展覽從身體的私密感出發,延伸至身體在公共空間中的感知,恰如陳鉛筆故居作為私宅,首次開放讓大眾走入的過程,公共與私密的界線被模糊,提供了一種新的觀看方式。

標題靈感源自 HomoPleasure Collective 群體早期的游擊地下派對創作行為《My Body Is A Temple》,該行為演出透過裸身拓印作畫的形式,在地下派對場域中實現了親密、脆弱與安全空間的共存,進一步鼓勵實踐自我身體的解放與表達。

此木造洋房曾是一間獸醫診所,屋主於此執業並居住於房屋二樓。即便矗立於嘉義市區圓環街頭邊,但多年來始終是一個神秘的存在,鄉里間都知道這一間漂亮的房子,卻從來沒有機會進一步認識。

走進展覽,這些日常痕跡仍舊能夠被察覺。記憶與故事在作品之間被逐漸揭露,空間與作品之間啟動了一個微妙的互動與對話。借鑒「空屋佔據」(Squat)的實踐方法,邀請藝術家透過進駐、創作以重新挖掘房子的幻象與記憶,以故居的原始資料為基礎,通過藝術家的心和眼和手,賦予空間新的想像、詮釋與意義。

藉由這樣的空間轉化,引導觀眾可以用一種更緩慢、更私密的方式走進展覽。空間與作品的對話,也象徵了過去或歷史的「陳鉛筆故居」與當下「展演者」、「觀者」的跨維度交流。展覽企圖動搖私密身體與公共領域之間固化的關係,透過走進一棟充滿印記的房子,象徵性的像是觸碰了一個充滿故事的身體。在打開空間的過程,也邀請觀眾進行一場身體與靈魂間自我解放的深刻對話。

2025年一月十一日,一夜限定的開箱私宅陳鉛筆故居。身體即廟宇,空間即載體,展覽《身體廟宇》的靈感源自 HomoPleasure Collective 的早期創作行為工作坊《My Body is a Temple》,該行為藝術透過裸身拓印的形式,在地下派對中建立了一種親密且安全的共享空間。以作品與空間進行深度互動,重新挖掘與詮釋身體的私密性及其公共延伸。借鑒「空屋佔據」(Squat)的實踐方法,從曾經只屬於私人生活的建築,轉化為充滿公共對話的場域,陳鉛筆故居成為探索身體自由與空間解放的象徵。在這棟被時間雕琢的木屋中,觀眾將感受到自己與空間之間的微妙連結,激發對私密的個人史、對歷史與對公共空間的全新體驗。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展場圖片
作品明細表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姓名

楊登棋

筆名/別名

登曼波 Manbo Key

Name

Yang Teng Chi

作品紀錄
  • 2023/07

    浪漫臺三線「塑膠禮儀 Ā bǐ bǎi」入選台新藝術獎,參加京都光明院台灣藝術祭

  • 2023/01

    「居家娛樂 HomөPleasure」個展 台北市立美術館

  • 2022/05

    「覆寫:認同__父親的錄影帶 Diversity Identities」國立臺灣美術館

  • 2021/04

    「父親的錄影帶_____碧兒不談 Avoid A Void」政大藝文中心 入選台新藝術獎

  • 2019/12

    「父親的錄影帶 Father’s VideoTapes」臺北美術獎 首獎, 臺北市立美術館

  • 2019/07

    「涼拌炒雞蛋」Flaneur Taipei Festival 2019 參展藝術家 柏林 德國

  • 2018/10

    音樂錄相 HUSH 流明

  • 2017/10

    Passage Of Us 2017

  • 2016/08

    「Document 0-4」登曼波 影像個展–透明公園

得獎紀錄
  • 2024/01

    浪漫臺三線「塑膠禮儀 Ā bǐ bǎi」入選台新藝術獎

  • 2023/10

    「父親的錄影帶 Father’s VideoTapes」攝影作品集 金蝶獎入選

  • 2022/07

    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台新藝術獎決選

  • 2019/12

    「父親的錄影帶 Father`s VideoTape」臺北美術獎 首獎

  • 2019/07

    「台女Tai-Niu」最邊緣的台北女子圖鑑 金蝶獎

  • 2018/10

    《How Long is Now?》 影像視覺 入選 東京 TDC(Type Director Club

  • 2018/10

    《重考時光 Caged Time》 影像視覺 入選 東京 TDC(Type Director Club)

  • 2014/07

    文化局創作補助 恆望 im/permanence

  • 2012/07

    阿嬤愛曼波「築夢計畫」客家委員會補助計畫

展演或發表紀錄
  • 2023/10
    ~
    2023/11

    Father’s VideoTapes SPIELART Theater festival 慕尼黑

  • 2023/07
    ~
    2023/09

    浪漫臺三線「塑膠禮儀 Ā bǐ bǎi」

  • 2022/04
    ~
    2022/07

    覆寫真實:台灣當代攝影中的檔案與認同:複寫:認同__父親的錄影帶

  • 2021/04
    ~
    2022/06

    「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Father's VideoTapes__Avoid A Void 」政大藝文中心

  • 2019/12
    ~
    2020/02

    「父親的錄影帶 Father`s VideoTape」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美術獎

  • 2016/08
    ~
    2016/10

    「Document 0-4」登曼波 影像個展–透明公園

  • 2014/05

    「impermanence 無常」影像個展 上海

  • 2011/03
    ~
    2011/05

    「Sleep Lesson」登曼波 攝影個展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