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見度」攝影展

黃文勇

  • 「能見度」攝影展|黃文勇|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能見度」攝影展|黃文勇|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能見度」攝影展|黃文勇|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本次攝影專題展以氣象學中的專有名詞「能見度」為名,能見度被定義為大氣的透明度,單位一般為米或公里,又稱可見度,原指觀察者距物體多遠時仍然可以清楚看見該物體的距離。旨意探討人的眼睛在可以清楚看見該物體的距離,辨識可見的清晰物體記錄之外,是否能透過「心眼」看到最為微塵的內在世界的影像觀點。力邀林柏樑、黃明川、洪世聰、蔡文祥、劉振祥、江思賢、邱國峻、鄧博仁、馬立群、陳伯義、盧昱瑞等11位目前活要影像界的資深、中間、青年輩的藝術家集結各家影像語彙與魅力,展現一場攝影(影像)的美學觀。被評為是一場鮮明的「能見度」展覽。

確實,影像不再表述真實,它只提供語意表述的可能性。影像不再是某物再現的影像,影像已成為影像自身的事實,即影像自身的力量。如果,肉眼所能見的景像是現實世界的樣貌形體,那麼創作者透過「心眼」觀想所呈現的「能見度」,也許完全跳脫浮光掠影的膚淺表象,更能從細膩而深沉的角度去發現、去觀察、去思考,穿透現實的視野,植入一種深邃幽邈的意象,顯現向光的能量。也許,更具有一種幽微靈性的魅力與感染力,存有一種魔幻的視覺想像。

本展覽特別規劃《高雄觀景窗》影像記錄的再現。《高雄觀景窗》是以高雄市立美術館2005年所舉辦的美術高雄–「影像高雄:看不見的歷史」大展之一的子題:「歷史·再現–讓看不見成為可見」,是當時(2005年)該展覽的策展總召黃文勇親自拜訪邀請參展人所訪談記錄十三位高雄在地在影像發展領域具有「影響力」及「代表性」的資深攝影家:石萬里、蔡高明、洪清雹、謝德正、鄭德慶、康村財、蘇伯欽、雷清立、王清課、謝三泰、黃子明、王有邦及陳寶雄家人。事隔十年之後,因緣際會與台灣藝術紀錄片的先驅者黃明川導演談起這一批DV帶如何能被再現的「可能性」及「價值性」,成為影音資料庫「公共財」之理念。正逢本次的策展計畫「能見度」的探討主題內涵與這一些「看不見的歷史」影像記錄相契合,再次委託黃導演以十年前所拍攝訪談的影像記錄DV帶作為「文本」(text),透過重新閱讀、剪接,企圖回顧十年前這些影像記錄所展現的歷史價值與影像魅力。期望能藉由本次「能見度」的專題展出,再現這一些歷史影像自身「能見–可見」的靈光與風華。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展場圖片
作品明細表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