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台灣與現世碟仙的浪漫奇譚《爬上頂樓看月亮》:田調與文本發展計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唱歌集於2023年啟動全新音樂劇發展計畫:《爬上頂樓看月亮》中文原創音樂劇,並規劃2023-2024年為此作文本之田調與發展期。《爬上頂樓看月亮》故事發想為臺灣劇作家簡莉穎,以百年女校為故事背景,讀同一所女高校、正鬧冷戰的姊妹育恩和育雅,在一首無心的日本民謠〈朧月夜〉歌聲下,召喚出日治時代就飄蕩於校園中,卻逐漸忘記自己為何困於此地的老學姐陳寶,也意外進入了1938年日治時期,喚出那時女宿頂樓上,一段青春真摯、混雜著愛與悔的情誼。

劇作家簡莉穎近年由劇場劇作家成為「大慕可可股份有限公司」創意內容總監,憾無暇完整發展此一作品,遂交付此作於唱歌集發展為音樂劇。為了讓《爬上頂樓看月亮》的劇情更符合女校的同儕文化,劇團特別邀請擅長側寫女性故事,甫以唐美雲歌仔戲團《臥龍:永遠的彼日》獲2024傳藝金曲獎「最佳編劇」的陳健星,以及現任高雄中學國文老師、同時也是高雄女子高級中學校友的李念潔加入編劇團隊,並由簡莉穎擔任劇本監製,持續陪伴共同孵育此作,一同完成《爬上頂樓看月亮》故事。為了妥善改編此作,成為以高雄在地為主體的音樂劇作品,唱歌集以「高雄女子高級中學」為主要田調對象,多次赴雄女訪問在校師生與畢業校友,將女校的讀書氛圍、社團內學姊與學妹之間的崇拜,以及校園怪談傳說融入音樂劇中,以呈現第一學府的較勁心態與惺惺相惜的氛圍。

透由深度閱讀、密集會議往返討論,以及實地訪問,《爬上頂樓看月亮》在簡莉穎、陳健星兩位各自由現代戲劇、傳統戲曲背景出發的優秀編劇聯手下,長出了與原初始故事大綱截然不同的面貌,在原本「女校」脈絡下,講述臺灣、日本兩國的文化與身份認同、描繪現代女高校文組與理組資源落差現象、更藉由校內社團載體,談論情感教育、融入傳統戲曲元素等。耗時一年五個月研究調查、創作的《爬上頂樓看月亮》中文原創音樂劇文本,不僅是一以高雄在為主體之作,更串起當代高雄與日治臺灣文化樣貌,並計劃在年底以音樂劇讀劇音樂會形式,將女性專屬的細膩情感,與不同時代下對於「幸福」的共同追求,傳達給觀眾們。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唱歌集音樂劇場

立案日期

2009/11/09

負責人

詹喆君

團體簡介

唱歌集音樂劇場長期於高雄耕耘音樂劇製作演出,自2009年成團起,每年皆推出一部音樂劇作品,至近年票房與口碑兼具的《今晚,我想來點》、《愛(AI)妻》、《大家都想做音樂劇!》、《我家大姊0空窗》等作,是一個熱愛、專長、深耕音樂劇的劇團,亦為2022年高雄市文化局傑出演藝團隊、2023-2024年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演藝團隊年度獎助專案」團隊。

唱歌集演出製作的每部作品,除了在音樂上力求風格創新、類型的變化與豐富外,更期望呈現映照出台灣風情、與社會產生對話、能帶給觀眾能量與感動的故事。

  • 2023-2024年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演藝團隊年度獎助專案」團隊
  • 《以為是BL結果是BFF》入選2024高雄春天藝術節小劇場徵案節目
  • 2017-2019、2021-2022年為高雄市文化局傑出演藝團隊
  • 改編韓國獲獎音樂劇《愛(AI)妻》入選2022高雄春天藝術節小劇場徵案節目、《今晚,我想來點》受邀於2022彰化劇場藝術節首演。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