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舞蹈劇場實驗室/計劃A-Frau Root

劉孟婷

  • 國際舞蹈劇場實驗室/計劃A-Frau Root|劉孟婷|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 Frau Root》

創作動機

4年前決定離開台灣到了德國⽣活,待在國外舞團的這些年裡,除了⽣活技巧改變外,思想觀念也確實別於先前在台灣時的⽣活。我想,在身邊接觸的⼈們中,各⾃⽂化背景非常不⼀樣,年齡差距也非常不同,⼯作團體中的12個⼈,來⾃11個不同的國家,在溝通社交過程、⽂化交流交換後碰撞產⽣了⼀些新奇的思想,激發了這次創作的初始原因。離鄉的3年裡,累積了不少能量,想著要如何把能量帶回家,渴望編創的動機逐漸擴⼤,⼀⼼想把在他鄉所吸收的轉化成作品,因此找了⼀些同為離鄉背井的夥伴,決定把這三年的⼼情放進作品裡,因此有了《 Frau Root》這個作品。

創作構想

Frau 是德⽂中稱呼女⼠與太太的名詞,英⽂的 Root 是中文「根」的意思。4 個女⼈,兩個台灣⼈,兩個⽇本⼈,⽬前各置身於世界各地,正在開花與結果。我們4個女⼈共同擁有的是舞蹈,舞蹈是我們莖中的養分,也是綻放的花朵,那是年輕時努⼒的累積,⼤家正在開花結果時期,試著回遡尋找我們最初的根,倒退著想,每個⼈的根是各⾃初始為舞蹈努⼒的原始點,是⾃⼰、是家庭、是⽂化、是家鄉、是亞洲、是地球、是這個世界!其實我們都是出發於同⼀個點。這是個很有趣的倒轉思考。

即便初始於同⼀個原始點,但吸收了不同的養分發展出不同的根,最後發展成各⾃不同的花,⽽有了現在,我稱為4朵不同的花。作品利⽤這樣的特⾊結合,相似卻不同,各有特⾊卻巧妙連結。

在作品發展時期我要做⼀個實驗,我認為每個⼈都是⼀個獨⽴有個性的個體,因家庭背景的不同,吸收的養分也不同,出⽣至今累積了獨創的想法,因此各⾃有屬於個體的思想。實驗初期4個舞者各⾃為⾃⼰編創⼀段獨舞,這稱為A⼩品,在互不相⾒的創作初期,以影⽚⽅式交換各⾃的A⼩品,觀摩吸收後,⾃省並延伸,提醒與喚起記憶,因此再創作出另⼀段獨舞B⼩品-1,以此類推結合另⼀位舞者⽀影⽚發展B⼩品-2、-3,最終 4⼈各⾃擁有4個獨舞⼩品。

接著到了創作中期,舞者們聚集,在同⼀個空間以口語進⾏交流溝通,並以身體⽅式尋找代表⾃⼰的根,並轉換成舞蹈動作,並加入⾦屬材料鋁線結合於舞作中,運⽤鋁線的輕巧柔軟又堅硬不易斷的特質呈現女性的柔軟並堅毅性格,並象徵植物根部的表現,將初期實驗結果所創的獨舞⼩品組合發展。到了創作後期逐漸形成⼀株共同的根,扎深的根最終延伸多長,⽬前還是未知,但逐漸相容合⼀的根是舞作的最終也是花朵綻放的初始。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文宣品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