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類時代-「永動機」+「麵包以後」創作巡迴計畫
洄遊式創作集
《永動機》
把人放進塑膠瓶裡。
用鑷子把他們一個一個輕輕夾起來,最好夾領口或是其他衣服的部分,小心不要壓碎他們的器官,否則他們接下來就沒用了。
現在所有人都住在一個名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聯盟的島上,瓶子裡的住戶只有一個共同的命運,再也沒有所謂的外面了!唯一的方法是改造這個瓶子,不過他們出不去。神祕的病毒蔓延,被感染者都會發生定向障礙和短期記憶喪失的毛病。他們忘了出門去工作或忘了回家,很快的,世界被雜草統治。
永動機是一個人類永遠無法觸及的夢想,在經濟無限發展的後經濟時代,我們如何以不從外界輸入能源的條件下,不掠奪國內與國外、過去與未來的資源,發展一個永續的生活方式?偶戲創作者溫思妮和義籍藝術家Stefano Trambusti計畫以科學實驗室為背景,為人類的未來提出大膽假設。結合物件劇場、生物藝術和行為藝術等形式,觸碰科學進步的意識形態陷阱和人類道德邊界。
《麵包以後》
2012年首演於超親密小戲節,由劇場設計師陳佳慧與曾彥婷共同創作及演出,而後於原創基地節及台北市各特色店家多次重製。「麵包」本是人類生活中一項不可或缺的要素,因為材料單純又天然,製作過程簡單且多變化,同時可以滿足人類的攝食需求,所以在許多的文化中都普遍地出現家庭自製麵包的風俗民情。全劇扣緊「麵包」此一主題,以麵包的原料及烘焙工具設備做為演出素材,轉化為舞台佈景道具甚至戲偶;演出過程中呈現了完整的烘培過程,從麵粉原料到揉製成麵團,醒麵糰到入烤箱烘焙成品,讓已經失去此一回憶的現代人重新接觸到製作步驟中產生的奇妙感官體驗,從嗅覺、觸覺到視覺,將烘焙產生的溫暖帶入觀眾心中。
另一方面,演出內容也探討了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從一片荒蕪的沙漠,雨水降下出現了原始的生命,森林與動物,人類與城市,在演出者與麵粉麵包製作成的佈景及戲偶的互動之下,表達了對於環境的美好願景,期望有朝一日文明可與原始平行並存,人類可以與其他的物種共同創造出一個和諧的環境。「兩個年輕的創作者嘗試用麵粉作為『偶』這個物件,並透過水和捏揉,發揮想像,並投射她們對自然關懷的概念。整體作品相當成熟、親切,是一個相當成功的實驗作品。」 (劇場評論者-傅裕惠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