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傳藝--趁賞梨園戲之美
江之翠劇場
江之翠劇場近三年舉辦過幾次為期數月的新進團員培訓計畫,努力發掘與培養有潛力的新生代演員,但團內師資有限,很難同時兼顧不同角色的指導,因此於112年5~6月間,比照劇團早年作法,安排數位新生代演員前往泉州學習,果然有立竿見影的成效,可惜僅僅三週時間緊迫,能學的東西有限,因此希望能邀請泉州老師來台傳藝較長的時間,讓各折子戲的演出更細膩精彩,也讓先前無緣前往泉州的培訓團員們有機會接受專業指導,大家同步精進基本功與戲感。
這次邀請旦角名師陳美娜老師以及生科丑科兼習的郭智峰老師前來授課,因兩岸申請手續延宕,老師無法依照預期時間來台,錯過113年9月本團在大稻埕戲苑9樓劇場的《趁賞梨園》折子戲演出,兩位老師最後終於在113年12月21日抵台,因為老師能停留的時間不如預期安排的時程那麼長,所以盡量把握老師在台時間,在老師體力能負荷的範圍內把課程安排較密集,且以之後要參與戲曲藝術節的折子〈踢球〉、〈蓮花落〉之習練為主,再加上基本功的加強與調整,其間並穿插指導先前演出的舊折子〈摘花〉、〈買胭脂〉等以及《感謝公主》一劇內傳統戲的部分段落。
陳美娜老師為退休梨園戲表演藝術家,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梨園戲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1975年入永春高甲劇團當演員,1978年調福建省梨園戲劇團,掌握梨園戲旦角表演程式,能準確、細膩、生動地塑造角色人物性格,擅長青衣、大旦,還成功塑造了花旦、老旦、彩旦、反串小生等角色。
郭智峰老師為泉州人,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國家二級演員,97級梨園戲傳承人,工丑、末行。曾獲福建省水仙花戲劇比賽金獎,福建省中青年演員比賽銀獎。
- 趁賞梨園 陳三五娘之賞花 留傘 審陳三(2007)
- 傳統梨園戲 朱文走鬼(2006)
- 南北管傳習計劃(2000)
- 南北管戲曲傳習計劃(1999)
- 南管傳習延聘大陸師資計畫(1999)
- 南北管戲曲傳習計劃(1998)
江之翠劇場
2017/11/08
魏美慧
創立於1993年。創團團長周逸昌先生為建立起一套屬於東方人身體的訓練方式,以「南管音樂」和「梨園戲」作為演員訓練的主要內涵。現由資深團員魏美慧擔任團長,力求浸潤於南管之美的同時,致力賦予傳統藝術當代精神。 近年製作多以培養下一代青年表演者為目標與再現重要作品為主,包括2018年受臺灣戲曲中心邀請,於夏日生活週演出復團之作《行過洛津》,隔年獲選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2020年重製問鼎台新藝術獎之作《朱文走鬼》,並於第九屆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發表《鄭元和與李媽李亞仙李小姐》。2023年與窮劇場共製《感謝公主》獲得第22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第35屆傳藝金曲獎評審團獎肯定。2024年發表年度製作《定伯弄鬼》,以泉州梨園戲工作者郭智峰新編梨園戲《定伯弄鬼》為基底,由再現劇團葉志偉改編、執導,藉由三個失意的人遇上傳統戲曲界失意的鬼,彼此由互有所圖到成為「掠交替互助會」的過程,探討古老劇種在現今世代該何去何從。
為培養更多青年朋友接觸南管與梨園戲,自2020年起,陸續進行相關培訓工作坊;並於2023年,攜劇團新一代演員前往泉州習藝,與資深梨園戲藝師當面交流、學習,並於隔年演出《趁賞梨園》折子戲選粹。
3項近年重要活動:
1. 2018年受臺灣戲曲中心邀請,於夏日生活週演出復團之作《行過洛津》由吳明倫編劇,陳煜典導演,該劇並於同年獲選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並於2021年12月重新編排後於臺中歌劇院與高雄衛武營巡迴演出,獲得熱烈迴響。
2. 2023年5月與窮劇場合作共製《感謝公主》一劇,由高俊耀編導,參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戲曲中心之「2023台灣戲曲藝術節」,同年12月參與臺中國家歌劇院「2023 NTT遇見巨人」系列演出。獲第22屆台新藝術獎年度作品,第35屆傳藝金曲獎評審團獎。
3. 2024年,推出新編梨園戲與現代劇場跨界之作《定伯弄鬼》。新編梨園戲由泉州全才梨園戲工作者郭智峰編寫,由臺灣劇場鬼才葉志偉改編、執導。入選「傳統藝術開枝散葉─113年戲曲新作發表補助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