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起有力」 南臺灣藝評與觀演交流平台 一「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 2024年度營運暨推廣計畫
「『藝起有力』南臺灣藝評與觀演交流平台 一『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2024 年度營運暨推廣計畫」,於原申請結構之下,調整執行項目如下:
(一)「評論開機˙藝起書寫」專題講堂
- 移動的邊界——戲曲跨界下的評論視角與書寫/游富凱
- 英雄戲夢愛非常——臺灣當代戲曲策展與評論/張啟豐
- 當代舞蹈劇場評論基本功/陳品秀
- 從舞蹈劇場跨界案例談評論/陳品秀
- 場域與社群交織的劇場/梁家綺
(二)「評論開機˙藝起書寫」陪伴工作坊
鑑於之前三年相關培力經驗,發現拉長書寫陪伴期程,是重要的,獲得新舊學員肯定成效──
2024.09梁家綺、楊美英:評論職場倫理、創作/評論的脈絡性觀察
2024.10羅倩、楊美英:靈魂之窗:適切標題的重要性(給我一個好標題!)
2024.11羅倩、楊美英:血肉之軀:文章結構健檢!
2024.11陳正熙:評論者的位置與視角
2024.12黎家齊:從讀到寫,評評論
2024.12梁家綺、楊美英:切入作品的一百種方式——你想說什麼?
2025.01梁家綺、羅倩、楊美英:開春許願池——書寫經驗交流匯合
(三)「評論駐地‧藝起有力」網站評論發表
邀請長期身在花蓮參與並且觀察劇場演出評論人盧宏文,居住桃園地區資深兒童劇場評論人謝鴻文,近年「葫蘆樂園」劇評工作坊學員沈亮慧(台中駐地),延續近年工作坊能量。以及,工作坊成員許映琪以其自身視障者的觀點,對臺灣當代劇場生態與美學發展提供不同視角的觀照,共同豐富在地藝文展演觀察記錄資料庫。
(四)藝評講堂 「評論54321」系列講座
為了建立劇評人與社會大眾的溝通對話為訴求目標。且因本計畫經費有限,另行尋求臺南藝術節的資源連結,舉辦下列:
~~前言:表演543
09/27《神鬼人間道》:一覽跨年度跨團跨界創作、台灣當代劇場身體美學 <與談人>于善祿、陳韻文
10/18「蒂摩爾古薪」《最微小的聲音?》:漫談原住民現代舞蹈美學、舞蹈劇場 <與談人>徐瑋瑩、戴君安
~~後話:劇評321
10/27「FOCA」《解憂快餐車》演後談 <與談人>孫平、吳岳霖
12/01「青藝盟」《代號獨角獸》演後談 <與談人>陳正熙、黎家齊
通過上述項目執行,達成下列目標:
一、每年更新培力主題,回應臺灣當代表演藝術生態趨勢。二、長期培力。三、擴大藝評活響力。四、支持多元發聲,提昇在地評論能量。
那個劇團
1994/01/29
楊美英
1991年成立,宣告「那個」不設限、追求無限可能性的精神特質,信仰劇場藝術之美,在地深耕,多次獲選台南市傑出演藝團隊。至今30年餘,堅持多元化、實驗性的原生創作,同時致力推廣劇場藝術多元發展,引進表演藝術專業學習資源,滋養在地藝文觀演生態。
劇團長年表演創作以「特定場域的表演」蔚為特色,召喚並實踐城市日常空間的藝術美感與表演想像,如: 大南門城、台南孔廟、吳園、草祭二手書店、321巷藝術聚落、總爺藝文中心、愛國婦人館等地,返饋城市特色人文空間保存與再利用。曾經連續參加四屆「臺南藝術節」演出,讓表演藝術與城市產生多樣且深情聯結,具現「肢體意象,城市書寫」劇場美學。
***
2021-2024主辦劇場評論人工作坊(包括「藝評講堂」「書寫陪伴」等單元,相關學習紀錄與學員書寫成果可參見「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網站。
2021-2023與新營文化中心合作,連續三年舉辦創齡素人戲劇工作坊,於「新營藝術季」發表演出,包括參與式劇場呈現「漫步心營」。
2020 「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網站啟動(那個劇團1996同名手工刊物之數位化為起始點)
2019 「望南藝評」計畫主持(臺南藝術節「新評種」計畫與駐節評論規劃)
2015-2025 「劇場ART報馬仔」系列講座策劃(每年十場表演藝術主題講座,在地推廣藝文欣賞,培養潛在觀眾,於臺南文化中心主辦)
2018「話我家鄉-社區母語實驗劇場」計畫(文化部指導,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主辦,「那個劇團」執行,範圍為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地區,包括閩南、客家、原民等不同母語系統的七個社區或部落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