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文化人類學研討表演會
財團法人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
由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主辦,台南科技大學及台灣體育學院協辦之「2007舞蹈文化人類學研討暨表演會」分別於2007年10月22、24、27日假台南科技大學舞蹈系、台灣體育學院舞蹈系及紅樹林劇場辦理。本次研討暨表演會邀請國內及大陸文化藝術界重量級學者參與論文發表,期許在「全球化」浪潮席捲世界,民族文化面臨巨大挑戰之時,透過研討示範表演等方式喚醒大家對獨具本土特色的原住民文化及中國唐朝樂舞精髓之認識,並比較同為海洋文化的海南黎族及身處內陸的藏族在舞蹈表現的精神意涵有何異同。
本基金會邀請來台之4位大陸學者中,馮雙白博士與凌麥青女士在研討會舉行前一週獲知因簽證問題無法如期來台,因事發突然,本基金會與協辦之兩校協商,以論文宣讀方式為緊急應變措施,宣讀人由3個單位自行邀請。幸而,在多方協調和爭取下,馮雙白博士獲准於10月25日來台,使得我們能在台北場分享馮雙白博士精湛的講演及深入的研究。
參與此次盛會的聽眾以舞蹈院校師生為大宗,但也有少數慕名而來的專家學者及社會大眾。首先由陳翹女士與劉選亮先生共同發表「從黎族生活中提煉舞蹈創作的意境和語言」,主要以親身於海南島研究舞蹈之歷程,說明其創作黎族舞蹈之理念,演講內容活潑、新奇,在場學員亦為其對舞蹈的熱情所感染。陳翹女士言語多活潑、表情生動、配合上靈活多姿的身段,讓現場聽眾聽得津津有味、反應熱烈;論文發表完後則發言踴躍,情緒高昂。茶敘時間,學員及與會貴賓在會場外享用茶點,相談甚歡,氣氛融洽。
接下來為馮雙白博士的論文「人神之橋——青海同仁地區六月會藏族民間舞蹈祭禮」,台南、台中場以宣讀方式發表。台北場則是由馮雙白博士親自演講,由於馮博士親自深入藏族地區三年實地考察,講演時輔佐以珍貴照片及影像資料,令在場學員彷彿身歷「六月會」現場,收穫良多,對於文化的保存與消失有更深一層的領會。第四場講座則是宣讀凌麥青女士之「雪域高原生活中的藏族服飾」並將其論文內所附加的照片在宣讀論文時播放,使學員能夠相互對照。
第四場論文發表「樂舞與認同-台灣原住民族身體語言的政治實踐」,由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孫大川主講,席中孫大川教授從政治與國家的角度,對原住民族在台灣之歷史、族群認同、樂舞祭儀文化等轉變做論述性爬梳,本身為卑南族的孫大川教授,更現場吟唱原住民歌謠,獲得滿堂喝采。第五場論文發表「唐宮廷樂舞研究-以唐大曲《春鶯囀》、《蘇合香》、小曲《拔頭》示例」,由新古典舞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劉鳳學博士主講,劉博士以精闢嚴謹的角度研究唐宮廷樂舞,包括讌樂歷史及文化背景、唐讌樂制度等,其論文之深度及廣度獲得在場學者之高度評價,其後由劉鳳學博士重建之唐樂舞——唐大曲《春鶯囀》、《蘇合香》及小曲《拔頭》,現場演出30分鐘,其雍容華美之服裝及表演如盛唐再現,讓在場觀眾感受一場視覺與美學之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