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

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

  •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是以新型態公共藝術理念所執行的社區行動,以藝術連結公眾,並且匯集、生產在地知識,做為共同學習的內容。透過上中下游居民的連結、與在地小學、中學及大學合作,和社區民眾、公部門對話,把環境問題的改善視為新型態地景藝術的創作。

這個藝術行動,不像在美術館裡的展覽,也不是畫廊裡待價而沽的架上繪畫;這個藝術行動,甚至看不見藝術本身,而是回歸到生活之中。藉著藝術的軟媒介,來喚醒大家的公民意識。從2012年3月開始,至今年7月結束,長達17個月的逐漸接近、認識、觀察進而有所行動。生活也可以是一種藝術,人人都可參與其中,尤其是社區的居民與學生,進而造成小小緩慢但卻真真實實在每個人心中長出對這塊土地的理解與後續可能的改變。

引起很大迴響的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其藝術最終是指向大地,而「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則是指向生活。穿過市場、街道、醫院、土地公廟,溪水是個引子,帶著參與者穿越竹圍的大街小巷,循著溪流的蹤跡前進,目睹因刻畫著人們生活痕跡而面貌破碎不全的溪流,迫著參與者將眼光放回日常生活,並從中省思,居於其中的「我們」能有何實際行動來面對。

海德格說:「藝術揭現存有的本質(Art reveals the truth of Being)」。從「樹梅坑溪早餐會」、「村落的形狀ー流動博物館」、「我校門前有條溪」、「在地綠生活ー與植物有染」和「社區劇場」,這個環境藝術行動將藝術的能量挹注至日常生活中,讓藝術不只是被觀看的對象,而能成為每個參與者在現實中「詩意的安居」的力量。此為「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之特色與力量所在。

除了對於藝術本質上的探討及範疇之拓展,此計畫也實際切入到現實處境中。樹梅坑溪在近代都市的發展中,成為被忽視的地景,除了少數早期即移居竹圍的居民知道其存在,絕大多數的新住民將之視為一大水溝,甚至根本不曾意識到它的存在。即便在竹圍老居民的口中,這條溪也只是條「大坑溝」,並無名稱。在策展人吳瑪悧和「竹圍工作室」不斷進行各種以「樹梅坑溪」為名之行動,持續召喚溪水與生活其周邊的人們。有了名字,就能讓人指稱;有了名字,就能於口中傳頌,在心底記憶。於是,樹梅坑溪的追尋之旅也於焉開展,溪流的面貌也愈發顯現。更進一步,已引發新北市水利局的注意,於2011年將樹梅坑溪納入「2030大河願景」所欲整合整治的四條示範河川之一,足可見藝術行動之效益和影響力。

此外,香港啟德河計畫也看到「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之潛力和特色,2012年4月來台與「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交流對話,並於2012年6月邀請策劃人吳瑪悧、竹圍工作室蕭麗虹與團隊成員至香港啟德河綠色環境藝術節參展與報告,進行深度的國際交流、相互學習。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展場圖片
文宣品
新聞稿
成果追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