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藝文田野檔案庫九年出版計畫
佐佐目藝文工作室「觀察者藝文田野檔案庫九年出版計畫」概述
計畫出版品《1010 AOFA.TW—觀察者藝文田野檔案庫2011-2020書寫紀錄》內含:
- 《9 years:觀察者 art lab 藝術家書寫集》1冊
- 《108個月:觀察者藝評小誌》套書1套
- 《469週又5天:觀察者歷年作者 email 書信計畫》1冊
計畫內容摘要
第一自由世界的網路媒體可隨時點開來看的特性,會讓人有種永久存在的錯覺,不過經驗告訴我們,網路媒體在時間洪流中存在的時間更可能比紙媒/傳統媒體短暫。你看,傳統媒體報社或雜誌社即便倒閉,都還有圖書館地下室那些有點霉味的厚精裝作為棲身之處,即便被焚書都還留有餘燼。而文人墨客在網路上的寫作心血,則可能在一夕之間消失無蹤,例如2014年7月香港主場新聞無預警關站,千萬上億的文字直接幻為虛無,只剩下一頁已消失的「我恐懼」公開信,沒有圖書館備份網路媒體的書寫。觀察者藝文田野檔案庫作為當代藝術書寫的小收集者,抱持所有事物終將消逝的概念,試著拿起數位材質的羊皮紙,刻載著有限圈子的藝術家及藝術書寫者的文字與圖像。
佐佐目藝文工作室
2011/11/17
鄭雯仙
「佐佐目藝文工作室」成立於2011年11月17日,源起於「觀察者—藝術生態觀測站」,已於2016年5月擴版為「觀察者藝文田野檔案庫」(Arts Observer Field Archive, AOFA)之網路傳媒的設立,此網站以非營利的評論書寫方式進行互動,作為藝術資源共享與交流、發聲的平台;希冀藉由平面出版品與網絡媒體連結的動能,傳遞藝術的多元面向,凝聚更多理念契合的藝評人,共同持續推廣藝術視野與藝文活動的開展。初期階段工作室的成員,多由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相關科系的研究所在學或畢業生所組成的書寫團隊,以臺灣藝術發展歷程研究、藝術生態觀察為主,透過藝術評論的書寫與出版(含紙本與電子書籍),為臺灣美術基礎史料的建立,呈現藝術多元化的視角與觀點。佐佐目藝文工作室創立後,先梳理臺南替代空間發展脈絡,於2012年獨立出版《在微光下,從南方出發—臺南藝文空間回訪1980-2012》一書;至今已連結相關領域之專業研究者資源,透過共享合作,關注國內外當代藝術生態的變遷與發展。
近年來,佐佐目藝文工作室延續臺南在地「替代空間」及「當代藝術家」系列研究方向,以檔案庫的概念,擴建「觀察者網路平台」,並與臺南在地長期觀察、研究當代藝術發展的獨立空間(工作室)串連合作,深耕研究內涵。2016年,工作室與「文賢油漆工程行」共同策劃「城內/城外—臺南當代藝術初探」(2016/11/18-12/04)展覽;2017年3月,工作室完成「臺南當代藝術形貌初探『南臺灣新風格雙年展』研究」,隨後投入整修一私人家屋作為工作室的實驗性藝術活動空間;2018年,除持續與獨立空間(工作室)跨領域合作(1-3月間的臺、法「『印象‧臺南』國際藝術交流計畫」),還朝臺、尼國際交流,及網站平臺雙語化與國際網絡同時露出發表評論書寫等方向推進,獨立出版了「藝術生態觀察叢書02」:《風動—南臺灣新風格展覽檔案記錄1986-1997》(2018/10)、策劃執行了「印尼群島量繪計畫—2018爪哇藝術精神考掘」(2018/10/25-11/18)、「風動—南臺灣新風格文件展」(2018/11/16-12/09)兩檔展覽。2019年後,「觀察者藝文田野檔案庫」嘗試對所謂文字書寫以外「藝術評論」的越界想像,規劃出執行方案;亦完成了臺、尼交流「印尼群島量繪計畫」子計畫「赤道地炎/遞延:印尼Taring Padi(1998-)地下精神導讀」展覽(2019/07/05-08/04)。同時開始一個研究當代藝術/工藝與生活美學、生命哲學之間關係新的策畫:「技術與藝術的生活實作計畫」,第一單元為「『器』在日常的思考」(2019/07/05-11/30),接著即將進行的子計畫是「臺灣工藝的精神分析」(2020/01起)。
重要活動
一、藝評網站建制:2011/05/21起「觀察者藝文田野檔案庫(原觀察者—藝術生態觀測站)」
二、研究計畫:
- 2019年- 「技術與藝術的生活實作計畫」
- 2016-2017年 「臺南當代藝術形貌初探1:『南臺灣新風格雙年展』研究」
- 2014年 「另類空間的回返:臺南早期藝文空間研究發展-『邊陲文化』(1992-1995)」
三、展覽
- 2019年 「赤道地炎/遞延:印尼Taring Padi(1998-)地下精神導讀」
- 2018年 「印尼群島量繪計畫—2018爪哇藝術精神考掘」
- 2018年 「風動—南臺灣新風格文件展」
- 2016年 「城內/城外—臺南當代藝術初探」(與「文賢油漆工程行」共同策畫)
- 2015年 「邊陲微光:臺南早期藝文空間調研展(1)」
四、出版
- 2018年 《風動—南臺灣新風格展覽檔案紀錄(1986-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