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許家毓委託創作計畫
含光藝術工作室
2024廖皎含鋼琴獨奏會「生命之輪」,藉由不同的作品來探討生命中不同階段的各種轉變。同時,在經過疫情三年,大家對生命的省思有所不同,故特別委託臺灣知名作曲家——許家毓,為此音樂會創作《禱II》(Invocation II),刻劃人性在生命面對疫情期間的各種轉變。
《禱II》為長度約8分鐘之樂曲,由鋼琴家廖皎含於2024教師節前夕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表演廳、教師節當天於臺北國家音樂廳進行世界首演,作為教師節最佳獻禮,藉此感謝生命中各個階段引領她的恩師!
許家毓《禱II》樂曲解說
《禱》的靈感來源是取自於一個人在疫情時所產生的不同階段的心理變化。在這期間,人的情緒在不同的階段搖擺著。這首曲子試圖藉由音高、節奏、織度及音色去捕捉並表達這些情感。這些情緒的階段包括害怕、無聊、焦慮、沮喪、憤怒、復原,等等。最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們會走出這一切並充滿希望!
作曲家:許家毓
許家毓,臺灣板橋人,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音樂學院音樂博士。現為康州大學歐克萊爾分校副教授。1995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自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現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畢業,即赴美進修,2000年由寇蒂斯音樂學院(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畢業,並於2003年自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取得音樂碩士與藝術家文憑(Artist Diploma)。
在美期間,許家毓曾獲多項殊榮。其中包括於2005年,合唱曲「水調歌頭」贏得美國作曲家、作家與出版商協會(ASCAP)摩頓顧爾得(Morton Gould)青年作曲家獎。其後於2006年豎琴獨奏曲「幻」榮獲美國國際豎琴大賽作曲比賽第一名而成為比賽指定曲,同時此曲之介紹被刊登於世界豎琴國會評論(World Harp Congress Review),次年家毓更受邀至比賽會場給予演講,並接受比賽記錄片專訪 。 此記錄片於2010於美國公視(PBS)播出。2008「水調歌頭」獲得首羅基金會(Sorel Organization)第二屆國際作曲比賽首獎。2016 榮獲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所頒發的雷肯獎(Lakond prize)。尚有其他作品榮獲其他獎項。
含光藝術工作室
2007/06/18
廖銘星
含光藝術工作室於2007年6月成立,以從事音樂表演藝術、推廣音樂藝術活動、提昇社會音樂風氣及生活品質為宗旨,音樂總監廖皎含致力於推動音樂教育及推廣國人作品,經常演奏國人作曲家之作品、參與亞洲作曲家聯盟之作品發表會演出。
2018年至2024年推出「聽聽彈談」系列鋼琴獨奏會,結合鋼琴演奏與鋼琴教育,藉由現場演奏與風趣解說,拉近古典樂與觀眾之距離。同時也循序漸進以不同主題介紹重要鋼琴作品。
2019年開始「璞玉含光」計畫,提供專業頂級演出舞台給這些年輕鋼琴家,希望能藉此讓大眾認識這些蓄勢待發的璞玉,未來在國際舞台綻放出耀眼的光彩。
極度支持國人鋼琴作品推廣,除了以委託創作方式,也以「聽聽彈談」系列音樂會形式介紹了眾多國人知名作曲家,至今已有四場音樂會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