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高德雅姆斯音樂週(Gaudeamus Muziekweek)青年作曲家大賽暨2016國際電腦音樂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羅仕偉

  • 荷蘭高德雅姆斯音樂週(Gaudeamus Muziekweek)青年作曲家大賽暨2016國際電腦音樂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羅仕偉|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荷蘭高德雅姆斯音樂週(Gaudeamus Muziekweek)青年作曲家大賽暨2016國際電腦音樂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羅仕偉|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荷蘭高德雅姆斯音樂週(Gaudeamus Muziekweek)青年作曲家大賽暨2016國際電腦音樂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羅仕偉|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高德雅姆斯(Gaudeamus)於1945年成立,在1983年從比爾托芬(Bilthoven)遷至阿姆斯特丹後,於2011年再次遷徙至烏特勒支(Utrecht)。該機構協會每年於九月初舉行「高德雅姆斯音樂週」(Gaudeamus Muziekweek),自開辦以來即為國際當代樂壇之年度重要盛事,不但廣納演出各國優秀作曲名家大師作品,更提供青年作曲家極佳的舞台以向世界展現他們的創意與新聲。多位臺灣重要作曲家之代表作皆曾於該音樂週演出並獲獎,例如潘皇龍(作品《五行生剋八重奏》獲選為1980年度代表作)與曾興魁(1981/1984由ASKO Ensemble演出作品)。

高德雅姆斯音樂週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為青年作曲家大賽,乃各國青年作曲家急欲爭取之榮耀。諸多當今活躍之作曲名家都曾於青壯年階段在該大賽奪下首獎,包括Louis Andriessen、Pauline Oliveros、陳銀淑(Unsuk Chin)、Michael Jarrell、Richard Barrett等;筆者在美國華盛頓大學之指導教授Huck Hodge則為2008年首獎得主。臺灣作曲家也曾於高德雅姆斯青年作曲家大賽拿下佳績,例如旅美作曲家溫隆信之作品《現象II》於1975年榮獲第二獎殊榮,而青年作曲家林煒傑則在2011年以室內樂作品《Tracing the Shadows of Broken Time》獲Honorable Mention。

高德雅姆斯青年作曲家大賽自開辦以來歷經數次變動,於2014年開始將提名人數由數十位作曲家降至五位;其目的在於集中式地推廣該五名青年作曲家之作品。因此自2014年始,高德雅姆斯將協助五名青年作曲家於音樂週之間各演出三首作品,以期能更精準地評斷其創作風格、手法及成熟度,同時也讓國際各界能對他們的作品有更深入的瞭解。

在音樂週之前,高德雅姆斯機構協會將舉辦Gaudeamus Muziekweek Academy,旨於提供排練場地讓參賽青年作曲家能與演出團體有密切討論合作的時間與空間,以求演出極盡完善。同時高德雅姆斯機構協會也將規劃工作坊讓五名青年作曲家與來自各地之優秀作曲家、指揮家、音樂家與愛樂者等討論對音樂之見解以及對演出作品的看法觀點。除此之外,高德雅姆斯機構協會將安排大師班讓青年作曲家接受大師指導。

今年的高德雅姆斯音樂週不僅備受期待與矚目,更在活動結束後與烏特勒支藝術學院繼續於原城市共同承辦全球極為重要之國際電腦音樂研討會。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自1974年始,國際電腦音樂研討會每年在不同城市舉辦,並已成為世界各國作曲家與學者互動交流、發表作品與呈現硏究成果之重要會議活動。臺灣諸多傑出作曲家之電聲作品也頻繁地在每年國際電腦音樂研討會中展演,例如曾毓忠、趙菁文、鄭建文等。筆者的環繞電聲作品《On The Fringe》於六百多件音樂創作中脫穎而出,將在本年度九月十二至十六號第四十二屆國際電腦音樂研討會演出。

顯示完整資訊
文宣品
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報告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