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隙》散文集創作計畫

楊莉敏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間隙」一詞發想自人類學在解釋人類群體面臨地位或生命階段的轉換時,所普遍進行的通過儀式(rites of passage)。通過儀式包含三個階段:隔離、中介、整合。說明人們從群體中退出,開始從某個位置朝向另一個位置移動,最後抵達某個地方,與社會整合、復歸一穩定且明確的社會角色的整個儀式過程。如此,中介階段意指兩個位置之間的間隙,脫離了日常的時間與連結,存在於固定、可被認知的社會角色或位置之外,模糊而難以言詮。本創作計畫欲引「間隙」之喻,試圖透過各種空間、時間、邊界、位置與角色的種種間隙,描摹在那些固定而應然的結構及範式之間,縫隙的存在與可能的面貌與作用。間隙在此文本中雖具有在兩者位置之間、處於夾縫裡生存的掙扎、壓抑之意象,然正因不屬於便於指稱之任何一方,不受常規與他人視線的限制,反能從中開展出獨特的視野,穿越過去與現在、自我與他人,得以看見種種界線之外的風景。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成果追蹤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姓名

楊莉敏

作品紀錄
  • 2019/11

    丟掉(散文)

  • 2019/09

    無邪(散文)

  • 2019/08

    遠遊(散文)

  • 2019/08

    幸福路上(散文)

  • 2019/07

    沙地(散文)

  • 2019/06

    聖母與孩童—讀吳曉樂《可是我偏偏不喜歡》(書評)

  • 2019/05

    整理(散文)

  • 2019/03

    預感(散文)

  • 2019/03

    身體(散文)

得獎紀錄
  • 2017/11

    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首獎

  • 2015

    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

  • 2010

    聯合報文學獎,散文大獎

  • 2010

    中興湖文學獎,極短篇,類佳作

  • 2010

    中興湖文學獎,文學評論類,佳作

  • 2009

    中興湖文學獎,散文組,第一名

  • 2009

    中興湖文學獎,小說組,第二名

  • 2006

    中興湖文學獎,小說組,佳作

  • 2005

    國立中興大學中文劇展,最佳劇本獎

展演或發表紀錄
  • 2019/12

    〈丟掉〉發表於《幼獅文藝》2019年12月號

  • 2019/10

    〈無邪〉發表於《幼獅文藝》2019年10月號

  • 2019/09

    〈幸福路上〉發表於《印刻文學生活誌》2019年9月號

  • 2019/09

    〈遠遊〉發表於《自由時報副刊》

  • 2019/08

    〈沙地〉發表於《幼獅文藝》2019年8月號

  • 2019/07

    〈聖母與孩童—讀吳曉樂《可是我偏偏不喜歡》〉發表於《聯合文學雜誌》2019年7月號

  • 2019/06

    〈整理〉發表於《幼獅文藝》2019年6月號

  • 2019/04

    〈身體〉發表於《自由時報副刊》

  • 2019/04

    〈預感〉發表於《幼獅文藝》2019年4月號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