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君 著,〈紀念之外:創傷與性別差異的美學——2-28事件〉出版計畫

台灣女性藝術協會

  • 陳香君 著,〈紀念之外:創傷與性別差異的美學——2-28事件〉出版計畫|台灣女性藝術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紀念之外:二二八事件.創傷與性別差異的美學》(Beyond Commemoration: The 2-28 Incident, the Aesthetics of Trauma and Sexual Difference)為藝評暨藝術史學者陳香君女士2005年12月於英國里茲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史與文化研究所完成的博士論文中譯。此書是作者長期以來關注從社會議題切入台灣與亞洲當代藝術史的重要研究,論題涵蓋視覺文化的創傷、歷史與人文記憶、性別差異等多層次剖析,她聚焦於台灣藝術的書寫,同時探討國際政治下的台灣邊緣處境與主體意識的建構及認知,透過此博士論文研究的英文書寫,也將台灣當代藝術帶到國際論述場域進行對話。

本論文以自1990年代起,於台灣開展的二二八紀念美展為焦點,但即使到今日,這仍是尚未受到台灣藝術史研究認真看待、作為研究對象的展覽與議題。本書是首部以針對二二八事件與紀念美展所呈現的藝術、文學作品的美學實踐,爬梳當代台灣國族和文化認同與主體性的專論。全書所拋出的主要論題在於這究竟是不是如1990年代中期以後經常被提出的說法,認為這是一個已經過去的「事件」,台灣人要往前看,繼續走下去?再則,「女性」和「女性身體」如何以及為什麼被納入這個敘事,以致再度被遺忘?以及,像二二八這樣的歷史事件的力量,會對文化帶來什麼負面影響?美學實踐如何對見證和轉化的過程提出貢獻?

作者透過多層例證批判現行普遍的「紀念」形式與困境,提出應具有更深沉的文化意義與企圖,以及理解二二八事件歷史化的脈絡與發展,並見證和感同身受地聆聽,創傷才能獲得實質的轉換與達到紀念的目的。她結合了精神分析學的「創傷理論」,並從女性主義文化理論,試圖在家父長制的社會下,找回二二八事件中消失了的女性主體。藝術家暨學者吳瑪悧在一篇關於此書的書介中就提及:「她從歷史傷口的微觀視角,檢視巨觀的國/族論述形塑裡,隱而不見的性別結構問題。」

誠如作者所言,二二八事件不應只是一個單獨的歷史事件,也是一種歷史和政治的創傷。創傷會帶來長期、未知和無邊無際的影響,而一再回來干擾,甚至到今日,因此,我們有必要重訪二二八記憶形成的過程。而在此論述中則是透過當代藝術的途徑,關注藝術創作如何參與「社會和政治生活的概念」,藉自身體認與哲學、心理學解析,來認識創傷的結構性機制,甚或經驗可能產生的藝術療癒。此外,創傷美學是一個新興的研究主題,即使在歐美能掌握此論述的理論家也很少,希冀此書的出版能在台灣引發更多的討論與關注。

顯示完整資訊
封面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