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碎屑-鄭安齊個展
鄭安齊
鄭安齊個展「塵埃碎屑」展覽概述
無止盡地拆除更新是城市表皮上未曾終止過的一項活動,而過去存在的各種證物,終將化為砂礫塵土。城市裡的人們為了製造故事而製造模子,這些模子堆積而占據空間,所以形成記憶後,必須不斷地丟掉舊模子,然後準備製造新的模子。然而在這過程之中,我們的記憶還留下多少?
城市,或說城市裡的人,對於空間的渴求是無止境的嗎?當香港不停的進行填海造陸的同時,處於板塊交界地帶的台灣,正在發生的是一場都市造山運動,而我們正處在這資本板塊擠壓的核心之處:把都市剖成橫斷面來看,容積持續地往上堆疊,市中心不斷抬高。這些容積加乘、聳立的大樓,正恰似一座座入雲的高山。我們是當代的巴比倫人,不斷的在彼此之間,生成一道又一道的斷層:貧富的斷層、生活水平的斷層──人和人之間的斷層。
人,和他所生存的空間之關係,在空間被替換成僅以貨幣單位計算之後,在這個城市裡,剩下的是「占有」,以及「排除」。空間的占有並不代表意義的生成,但是空間載體的消亡以及對人的排除卻總是見證了意義的散失。更新的城市,保證的卻未必是更好的未來。以幸福與進步之名所建造的,總立基在他人的廢墟之上。無論是在何處,這些占有與排除,不停重覆著同一的邏輯,而羸弱者只得在城市的角落邊緣,徘徊流浪。
……人們是這樣描繪歷史天使的。他的臉朝著過去。在我們認為是一連串事件的地方,他看到的是一場單一的災難。這場災難堆積著屍骸,將它們拋棄在他的面前。天使想停下來喚醒死者,把破碎的世界修補完整。可是從天堂吹來了一陣風暴,他猛烈地吹襲著天使的翅膀,以致他再也無法把翅膀收攏。這風暴無可抗拒地把天使刮向他所背對著的未來,而他面前的斷垣殘壁卻越堆越高直逼天際……〔註〕
要是我們能多重視一點,人與土地,生存的基本權利和意義,那麼,這場災難也許還來得及阻止,並在已不可彌補的拆毀和重建當中,仍能修補出一些珍貴的歷史與價值,讓我們能夠「更新」我們的價值觀,以不同的姿態,朝向未來。
本次鄭安齊個展「塵埃碎屑」展覽以都市更新之下的現實狀況為展覽議題,以創作的手法將展覽滲透於現實之中。因為除了展覽本身以外,更觸及與現實相關(都市更新之下人的處境)之議題,是故,除了在藝術領域內的展演之外,也吸引了不少對於該議題感興趣的相關人士,或者是一般市民前來觀展。展覽期間更藉由討論會的方式,讓創作者/評論者/相關議題關注者/都市更新政策下的一般市民,能夠有更多交換意見的機會,讓展覽本身所欲傳達的議題,有更廣播的傳達,亦有更深入的推進。
另外除了為期兩周的展演之外,展覽的部分裝置作品更在隨後與南海藝廊下一襠期的劇場表演〈台北都市野人〉合作,將裝置作品變為演出的一部分,也因此有機會關心相關議題(住宅、居住問題)與劇場工作者能夠有意見上的交流。
〔註〕華特˙班雅明,《歷史哲學論綱》,摘錄自《啟迪:本雅明文選》,漢娜厄蘭編,張旭東及王斑譯。(Walter Benjamin,“Über den Begriff der Geschich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