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壇面面觀:當代台灣文學機制論》研究與調查計畫
林宇軒
《詩壇面面觀:當代台灣文學機制論》研究與調查計畫以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場域理論為基礎,在過往研究慣常採取的詩人風格、作品美學等傳統論述外,選擇以文學史、獎補助、教科書、叢書、詩刊、社群平台、駐地計畫等「文學機制」(literary mechanism)為各章節的討論核心,全面檢視當代台灣與現代詩相關的各類現象。本計畫架構共十章,強調這些機制在全球化背景下對台灣文學的形塑與影響,特別是在創作、傳播及其與市場、教育和網路平台的關聯上。詩選編者作為詩史的建構者,使「年度台灣詩選」在商業與政治力量交織下,成為了重要的文學典範建構機制;而2023年台灣文學獎金典獎的爭議,則揭示文學認可機制的信任危機,促使作家與讀者對文學價值與評選標準進行反思。在教育體制方面,本計畫探討了高中國文課綱如何影響新詩的選擇與教學,並指出教科書中的選詩不僅反映文學史的典律,還創造出新的文學典律,進而影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與欣賞,同時更指出當前108課綱下某些教科書版本的錯誤。在面向大眾的文學機制中,詩社與詩刊透過與專業出版社的合作轉型以應對市場化的壓力,而「每天為你讀一首詩」與「截句運動」則都從網路社群平台出發,展示文學普及與世代對壘的現象;此外,作家駐地制度對台灣文學創作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整體而言,本計畫透過個別深入分析不同文學機制的運作,多角度呈現二十一世紀台灣現代詩的場域發展,為理解當代台灣文學的動態變遷提供了新的理論框架與實踐視角。
林宇軒
林宇軒
Lin Yu-Hsuan
-
2023/10
《心術》詩集
-
2023/06
《詩藝的復興:千禧世代詩人對話》訪談集
-
2021/10
《文學小屋》臺灣詩人轉譯計畫
-
2020/10
《房藝厝詩》Podcast
-
2018/12
《泥盆紀》詩集
-
2025/01
文化研究學會第十一屆「博碩士論文獎」佳作
-
2023/12
「第八屆現代詩學研究獎」單篇論文獎
-
2023/10
「文學百態:第二十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
2022/09
「萬有文學力:第十九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
2021/06
「第五屆大學生人文學術研討會」最佳論文獎
-
2021/05
「2021中興湖文學獎」新詩首獎
-
2019/12
「第六屆臺灣詩學研究獎」貳獎
-
2019/05
2018年度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
2019/01
「第45屆香港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亞軍
-
2024/01~2024/03
台北公車捷運詩文2024年第一季
-
2022/12
紀州庵《影子們開始行動》散文詩劇展演
-
2021/11~2022/11
《迴流以後》楊牧與跨界藝術展演
-
2019/05
香港中文大學「書寫力量」玻璃詩
-
2017/12
臺師大噴泉詩社50周年特展(紀州庵文學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