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塔地景風貌

康丁源

  • 台灣水塔地景風貌|康丁源|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台灣,自古以來引用井水與河水,除非自家有井,或是 「 我家門前有小河」,否則儲水也是生活上的必然。在40年前,家裡建了平房,並在屋頂蓋了一個從側面看過去呈現 「L」形的水泥水塔。

任何一種人為景觀的形成,必然有其環境因素,台灣是屬於荒溪型河川為主,水流屬於間歇性,簡而言之,來得快去得也快,所以政府設立了大型的水庫攔水,而百姓則架設了水塔儲水,家家戶戶的水塔也就成了台灣特有的人文景觀,不論是否美觀,它的存在巳是既定的事實,也是台灣環境的共生景觀。

康原與郭澄芳在2018年曾合作出版《滾動的移工詩情》,康原透過郭澄芳鏡頭下的移工面貌,以詩歌進行想像的詮釋,使得影像更具故事性與深刻性。他們這次再度合作,以郭澄芳影像中的台灣水塔為主題,由康原進行文字的詮釋,共同出版這本《台灣水塔地景風貌》。

我們很輕易的就可以透過書名掌握影像的主體是水塔,但綜觀全書,攝影者郭澄芳的作品張張有水塔自不待言,不過康原的文字詮釋中,像是「跑野馬」般的揚塵而去,不知其去向。不過,如仔細體會,會發現康原的文字是「反常合道」,表面上超越一般思考的常規,但再細究其脈絡,卻合乎情感邏輯,而且具有別出心裁的效果,透過水塔與詩,帶入個人情感、經驗,以及大環境的歷史、地景、文化與人文脈絡之中,讓讀者透過影像的衝擊與文字的牽引而有更加縱深的體驗。

顯示完整資訊
封面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