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加坡da:ns LAB計畫-創作交流平台】
聚思製造端(以下簡稱本團)過去多年,與新加坡獨立藝文平台組織Dance Nucleus保持不同形式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夥伴關係,因而受邀參與2024年由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Esplanade - Theatres on the Bay)與Dance Nuclues共同策畫主辦的2024 da:ns LAB創作交流平台,以平台之間合作的形式,聚和國際藝文能量與資源,開展藝文環境間的有機對話及合作,活躍國內的藝文共好關係。本次計畫中,本團做為Dance Nucleus合作夥伴的角色,透過推薦形式,攜臺灣新銳藝術家二律悖反協作體團長李勻前往參與本次da:ns LAB計畫,以國際平台的串連力量,推動臺灣藝術家在創作計畫的持續深化發展,亦逐步推進藝術家在國際網絡中的能見度。
2024 da:ns LAB 創作交流平台,匯聚亞洲具有高度潛力的四名新銳獨立藝術家:李勻Li Yun(臺灣)、Norhaizad Adam(新加坡)、Chan Wai Lok(香港)、Jasmine Yadav(印度),以Workshop(工作坊)共同學習之形式進行藝術家之間的創作概念分享,並同時邀請馬來西亞裔現居住於澳洲的專業戲劇構作Lim How Ngean擔任計畫導師,透過其構作的經驗,以不同角度和思維協助四位創作者梳理在現階段創作過程所面臨的問題,也創造一個實驗(Lab)的空間,讓創作者們放心的在計畫期間開啟各種對話和嘗試可能性,整體平台轉向以「少人數、深度且彈性」的定位切入,來回應現今的生態需求。計畫最後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White Room進行一場次的公開呈現,向由濱海藝術中心邀請的國際策展人、專業人士呈現藝術家們的計畫、概念或現階段發展中的作品。
本次計畫除藝術家李勻外,本團亦安排企劃與製作組執行專員謝亞芸共同前往,以不同角度進行計畫執行和藝術家的發展觀察。李勻及謝亞芸也以計畫參與者的角色進行撰寫觀察文章,2人共產出三篇文章,公開於聚思製造端官網。鼓勵計劃參與藝術家及計畫執行人員就參與事件之經驗從創作與製作端累積其觀察量能,並在國內留下知識檔案,為計畫過程的現場觀察、交流成果及反思留下紀錄,擴大單次性的出國事件對於整體藝文環境生態的知識傳承意義及正面影響。
聚思製造端
2013/07/26
高翊愷
聚思製造端是一個「民間獨立藝文平台」,以「匯聚人才與能量」為核心,成立於2013年,成員皆以專業藝術行政組成,服務內容聚焦於藝文空間經營、藝文活動策劃、創作支持陪伴、國際藝文生態連結四大項目為主。致力於創造表演藝術與其他領域跨界合作的可能性,深耕在地藝文計畫同時也匯聚國內外各式創作能量與資源。
以藝術文化的公共服務精神,凝聚各種不同專長的藝術工作者們共同思考、對話、交換意見進而碰撞出許多創意的新火花。自成立以來已累積與來自17個國家,近百位國際藝術家合作,辦理超過80場國內外各類型的演出製作、大型藝文活動、交流共學會議、工作坊等;亦於2015年至2019年之間協同大稻埕其他在地單位,發起並統籌策劃民間獨立的「大稻埕國際藝術節」;於2020年起開始啟動核心年度計畫《微型創作陪伴計畫》、《東南亞性別網絡計畫》以製作行政專業支持及陪伴臺灣本地及國際獨立新銳藝術家聚焦創作發展、梳理個人定位與國內外製作發展路徑,同時關照國內外表演藝術產製串連與製作關係。
列舉三項近年重要活動:
- 2023:創作陪伴支持平台計畫、給藝術家的行政課、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治警事件百年紀念劇本創作藝術節」、日本YDC能動者平台展演
- 2021-2022:微型創作陪伴計畫
- 2021-2023:東南亞當代表演藝術性別創作網絡計畫
- 2022: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治警事件百年紀念劇本創作工作坊」
- 2021:聚思製造端 ╳ PANDA表演藝術網絡發展協會系列養成計畫:藝術行政需要「溝通」的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