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色地帶》老炮新約:校園版

  • 《泡泡色地帶》老炮新約:校園版|饕餮劇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泡泡色地帶》老炮新約:校園版|饕餮劇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泡泡色地帶》老炮新約:校園版|饕餮劇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泡泡色地帶》老炮新約:校園版|饕餮劇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泡泡色地帶》老炮新約:校園版|饕餮劇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泡泡色地帶》老炮新約:校園版|饕餮劇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泡泡色地帶》老炮新約:校園版|饕餮劇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泡泡色地帶》老炮新約:校園版|饕餮劇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泡泡色地帶》老炮新約:校園版|饕餮劇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泡泡色地帶》老炮新約:校園版|饕餮劇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泡泡色地帶》老炮新約:校園版|饕餮劇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泡泡色地帶》老炮新約:校園版|饕餮劇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泡泡色地帶》老炮新約:校園版|饕餮劇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泡泡色地帶》老炮新約:校園版|饕餮劇集|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泡泡色地帶》老炮新約:校園計畫」由創作者張采軒及饕餮劇集發起,延伸自2023年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原創演出《泡泡色地帶》,透過劇場作為觸媒,進入大學校園,回應當代青年在網路交友、曖昧關係與性別經驗中的困惑與期待。計畫串連台大、陽明交大與東華大學等三所校園,邀請同學報名加入「泡泡俱樂部」進行交流。歷時三個月的活動間設計採多軌並進方式,系列活動包含:兩類主題工作坊(借物/老年),從物件與身體出發的工作坊,帶領泡之友們探索對交友與親密關係中無法言說的提問;以泡之友們感興趣讀素材作為跨校線上共讀會的討論基礎,並以《液態之愛》與《為什麼不愛了》為主要文本,透過文字與談話交流對愛的思考;最終以《泡泡色地帶》戲劇演出作為這場對話的休止符。本案期望透過創作經驗與學生參與交織,搭建一個安全、開放的公共討論場域,使個人情感經歷得以轉化為集體記憶與行動。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饕餮劇集

立案日期

2019/04/23

負責人

林頎姍

團體簡介

近年重要活動:

2024 饕餮劇集《亡命紀事:我是誰》

2024 序場讀劇節《亡命紀事:我是誰》

2023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泡泡色地帶》

2023 《一個沒有神的地方》

2023 兒童藝術節前期發展《不看前面的時候》

2024 《亡命紀事:我是誰?》

2025 《當我們一起走進光裡》 —— 給偶戲演員的光影/物件工作坊

團體簡介:

饕餮劇集是一群年輕劇場創作者的集合體,以貪食的神獸命名,希望能在創作的路上永不饜足。比起變造形式以求劇場幻覺,我們更重視「觀眾」在作品中的同在。比起定調為關注「社會議題」的團隊,我們更意識到所有議題終將回歸於「人」。我們希望能發掘出平常不易見得的切面,以戲劇作為社會參與的管道,成為一座具創造力的溝通平臺。

饕餮劇集是一群年輕劇場創作者的集合體,以貪食的神獸「饕餮」為名,希望能在創作的路上永不饜足。2017年創團,2019年正式立案,以劇組成員集體發展為主要創作形式,題材多元且緊扣社會。

創團作《After Piece_從今以後》虛構了一場憂鬱症患者可能的告別式;舞蹈劇場《白噪音》與線上劇場《迎魂歸來》系列,速寫了台灣的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的故事;《郊・遊》將新馬戲融入清代鹿港郊商的歷史;在新冠肺炎盛行時,以物件與肢體劇場《山鬼》探問瘟疫的誕生;與劇作家郭宸瑋合作《東南亞移動三部曲》讀劇會,照見黑戶、新二代與東南亞移工。

2023年,饕餮同時開展三個非常不同的製作:讓親子們躺著看的影戲《不看前面的時候》,透過共創演員們與思念有關的故事,探索非典型的觀演體驗;以創作者的約炮經驗為素材,提問當代女性之性處境的獨角戲《泡泡色地帶》;《東南亞移動三部曲》之《一個沒有神的地方》,結合說故事劇場與饒舌,諷刺全球化的勞動與遷移樣態。

饕餮即將邁入第七個年頭,比起變造形式以求劇場幻覺,我們更重視「觀眾」在表演藝術作品中的同在。與其將自己定位為關注「社會議題」的製作團隊,我們更意識到所有議題終將回歸於「人」。我們希望發掘出平常不易見得的切面,以戲劇作為社會參與的管道,從而成為一座具創造力的溝通平臺。

顯示完整資訊